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化
人们常说,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经史子集……面对如此意蕴深厚、丰富多彩的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抓住“诗意” 的灵魂,让诗意在语文课堂间流淌。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试图构建一种能激发学生情感渴望,点燃他们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诗意课堂。
一、优美含蓄——人文与情感产生共振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诗意的氛围。
1.课堂流淌着人文美
学生心中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课堂上,教师要发挥独特的人格魅力,用自身的人文蕴涵去滋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人性美,受到“润物细无声” 的人文熏染。
如:学习《小巷深处》这篇课文时,首先情景引入,教师走到教室门,拿了一支竹棍,闭上眼,用竹棍叩击地板,艰难地摸上讲台,说道:“同学们,瞧见了吗?老师扮瞎仅仅走了几步路,就显见了盲人生活的不容易。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盲人。她是谁呢?你们也想和老师一样,真切地去感受她身上折射出的人性光辉吗?”然后,让学生在轻音乐中听课文录音,再自己读读,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有一男生站起来后,一时语塞,哼哼了半天说不出来。此时,老师微笑着,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嘴上说不出来,是吧?”那男生点点头,老师非常信任地再笑着对他说: “一定是这样的。”并摸摸他的头,请他坐下。
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的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每一句朴实的话语、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透视着对学生深深的关爱。这样的课堂,流淌着人文美的暖流,其美如诗。
2.课堂流淌着情感美
教育是什么,它可以是唤醒,是等待,是激励,是鼓舞,但教育首先是保护。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极其脆弱的,他们渴望教师真情的滋润,需要教者关爱有加,呵护倍至。因此,一个好的语文课堂应是成全学生发展,保护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应是孩子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得到放松,并按照他们自己的个性,敢说,敢想,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争论甚至敢反驳教师观点的课堂。
二、激情飞扬——自主与互动相得益彰
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课堂上,学生通过互动享受到的是彼此思维火花的碰撞和灵感的相互启迪。
1.互动中求感悟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学而教,为学而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在平和的、无权威的交流中,生成一个个新的视角。
如《黔之驴》一文中,老虎吃掉驴,设定的结果、标准的寓意似乎早已成为定论。但是,学生在互动中获得的灵感绝非如此。请看下面一则教学片段:
师: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
(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不能)
学生甲:我反对,我认为驴子完全能避免自己的悲剧。
学生乙:我认为两种可能都存在。
(师停顿片刻,投以赞许的目光。)
师:大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很好!能说说理由吗?
学生丙:(胸有成竹)驴子无德无能,外强中干,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
学生甲:(迫不及待)驴子完全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只要它善于从自身寻找原因来改变自己的处境,是可以化解眈眈虎视下的危机的。
师:(竖起大拇指)同学们都说得挺有道理。大家再想想,如果“好事者”负起责任来,驴的命运又会有怎样的转机?
(学生小组积极讨论探究,各抒己见,兴趣盎然。)
2.互动中求灵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去交往,使语文教学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彰显个性,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三、浪漫动人——生活与课堂交相辉映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诗意的事物。教师应将课堂生活化,让同学们在学习中充分享受这些如诗如画的东西。
1.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和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学生要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我们应当推开窗户,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生活的气息。在教学朱自清《春》一课中,我就尝到了甜头。《春》描写的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春天景象,但学生们对于生活景象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没有别人的提醒和引导,更多的时候是视而不见。于是,在揭示课题后,我就带着同学们拿着课本来到了操场的草地上,我先是把班上同学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指导他们分别从视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官观察周围景象,并分别说说各自的发现。早春时节的风仍带有寒意,但同学们却一个个欢呼雀跃,兴致盎然,在寻找着自己的发现。而后,我和同学们围坐在草地上,分小组畅谈感受,朗读着课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你们可以想象在明媚的阳光下,在混着清香的春风中,在绿色的草坪上,有一群活泼孩子一边触摸着春的气息,一边朗读着课文,这样的课堂是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
2.让课堂走进生活。语文课堂相对于丰富的生活世界,是渺小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听讲座、逛书店、看展览、观影视,乃至游山玩水,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让他们饱览更深邃的语文视野。实行新课程实验教材后,“积累与运用”方面的检测内容指向大街上的商店标牌、电视上的广告用语、车厢里的宣传标语、风景区的旅游标牌、地方上的风土人情……这些检测内容告诉语文教师,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让语文的学习走进生活。
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我们的课堂,就无处不在,我们的课堂就快乐、自由、浪漫而诗意。
四、物我两忘——个性与灵性珠联璧合
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和灵性得到发展的港湾。教师要积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的情境,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审美体验的乐趣中感“情”、动“情”,进入“欲辩已忘言”“物我两相忘”的诗意世界。
如在教学《骆驼寻宝记》一课时,我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后,便戴上画有双峰骆驼的头饰,一瘸一拐地走在课桌之间的过道里,以动作引领学生进入了情境。很有意思的是,有一位男生扮演起了大公象,背上书包,把两只手放在耳朵下不停扇动,弯着腰跟在 “骆驼”后面行进。接着又有一位男生扮大白鹅,哦哦哦,拍着翅膀兴冲冲地赶路。我顺势鼓励其他同学也来扮小动物,一时间,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有的扮羊,咩咩咩;有的扮鸡,喔喔喔;有的扮牛,哞哞哞;有的学狮吼;有的在喊“寻宝去”……寻宝路上的热闹、嘈杂在课堂上再现。继而,同学们又按课文内容提示,一一退出表演,最后,“寻宝路上”看到的只有一瘸一拐的,默默行进的 “双峰骆驼”……
好一个让人如临其境的童话世界!在生动的情境中,学生们真切地体验着自己就是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体验着骆驼“一路前去”的坚定信念,个性与灵性融入了诗意的课堂中。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化,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我喜欢和学生们共同营造这样的语文课堂,有时,它会像一首淡雅清丽的小诗,有时它会像一首澎湃激昂的壮歌,有时它会像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学生的奇思妙语,常常会照亮我思想的天空;在很多时候,我不经意中的点拨,往往能收获到学生思维的百花争艳;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倾听彼此的思维涌动不息的声音,看到阳光般的个性与灵性在课堂中飞扬。
上一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三法”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下的学生实验教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