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浅谈幼儿礼仪能力的培养

     践行科学发展观文明礼仪施在先。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在现行的幼儿教育中,礼仪教育已经成为不可缺席的营养元素。因此需要建立“家庭、社会、学校” 三位一体的机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礼仪的意识和行为,以便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启蒙老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无知的孩子,更应积极地参与到文明礼仪特色教育活动中来,以便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礼仪能力。

      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学前幼儿年龄小,对自己行为的理性认识较浅显。幼儿的行为是否文明,也不能只从幼儿几天的表现来定。要想使幼儿能长期保持良好的行为礼仪,就要使文明礼仪行为成为幼儿的一种行为习惯。那如何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呢?一是要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礼仪宝宝晨迎”、“争做礼仪小天使”等活动。通过活动,使礼仪行为贯串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二是要精心编排了一套礼仪操,将敬礼、问好等一个个礼仪动作融入其中,以此提高幼儿对礼仪的认识。

      好习惯一旦形成,幼儿就能一直坚持下去,并从中受益。

      二、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我着重从以下几点抓起:1.对人有礼貌,见到师生主动问好。2. 保护环境,不乱丢乱放。3.在校园内、楼梯间、教室里不疯跑、打闹。首先,我从说教开始。每天都告诉幼儿无论在校园内还是校外,见到老师和同学还有认识的人都应主动问好,要保持环境、不乱丢乱放。每次课间都提醒幼儿在校园内、楼梯间、教室里不疯跑、打闹。幼儿都知道了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在幼儿都清楚对错之后,我开始对幼儿中好的行为进行表扬,让全班幼儿以这些同学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为了激励幼儿,我还在班里实行积分制。每有一次好的行为就在光荣榜上给他加一颗星。如:主动问好、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丢到垃圾桶、见到别人奔跑打闹进行劝阻等都可以加星。周五老师根据小朋友得星的情况进行评价。表扬得星多的小朋友,激励得星少的小朋友。并评出得星最多的10 名幼儿为“文明之星”,给予他们物质奖励。此制度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大家都变得文明起来。但是有些幼儿自控能力很差,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比如王旨意很懂礼貌,每天都向师生问好,但是手上的垃圾却经常乱丢。经多次教育,虽有所改进但仍然没有完全改过。于是我和其家长进行交谈,请家长配合老师帮王旨意把乱丢垃圾的坏习惯改过来。经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王旨意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大家都在比赛争夺“文明之星”,但是有些幼儿对此却很淡漠,认为自己再努力也无法与那些“好”同学相比,永远也得不到“ 文明之星”。针对这种情况,我又增设了 “进步之星”,每周还评出3 名进步最大的小朋友予以奖励。此举激发了更多幼儿的积极性。 “文明”之赛正热烈地进行着,效果也很明显,表现在:主动问好的幼儿越来越多了,地上的垃圾越来越少了,奔跑、打闹的身影也越来越少了。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必将养成,幼儿的礼仪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上一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交流教学
下一篇:浅谈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策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