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这个词由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对创新一词的解释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社会价值的创新,指因个体的发现和创造为人类社会带来变革的新质因素;二是指个人价值的创新,它指个体发现和创造出相对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创新教育,是指在中小学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
化学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特点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学,是创新素质在化学领域的特殊表现。除了包括化学知识结构、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认识策略等智力因素,也包括兴趣、价值观、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我在具体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化学教学中化学史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教学
化学学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这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很好教材。如初中教材中,有关拉瓦锡推翻“燃素”学说提出“氧化”说;高中化学中,凯库勒由梦境得灵感提出苯分子结构;门捷列夫从玩牌中得到启发排出元素周期表;美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等化学史实。人教版化学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一册,绪言部分提到太阳能的循环使用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了解如果模拟叶绿素光合作用获得成功的话,那么可以一举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和能源危机两大社会热点问题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科学的发现过程是创新的过程。科学成果往往为属于有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要引导学生关注创新,从而树立学生立志创新的坚定信念。
二、注重化学教学中实验的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对化学知识及规律有拥有欲及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其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钾与水的反应,喷泉实验、银镜反应、爆炸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这样,方能起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
三、注重化学教学中解题技巧的教学
学生做习题是培养学生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手段。化学习题中有一题多解,在心理学和课程教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 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而发散思维被许多学者视为创新思维的核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点。因此,化学教师在习题课上展开“一题多解”的教学时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 的好方法。这样学生就必须充分发挥创新精神、运用创新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因此在平时的习题课教学中,应从解题方法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四、创设各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那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创造力源于好奇心,故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尽量满足“这东西真有趣,它为什么会这样?”式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在解题时一题多解能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巧妙地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对学生的不同解法教师要加以肯定,并鼓励学生采用与众不同或教师自己没想到或未采用的方法,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个性,从而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2、多种形式,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每章知识点学习完,总是由教师一人归纳小结,学生往往会感到无味。教师能否变换一下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于是我采取让学生写小论文的方法。如:在讲完盐类的水解这节课后,要求学生写出盐类的水解规律及工农业生产、生活中什么时候考虑盐类的水解,并提出促进和抑制水解的有效方法。这一形式的变换,不但使学生们的学习气氛活跃起来,而且也使大家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同学们为了写小论文,亲自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写出一篇篇令人惊叹的文章来。教师在讲评时,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优秀作品颁发小纪念品以资鼓励。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调动了他们的创造欲望和动机,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自觉性。这无疑是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最好良药。
3、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填补,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创新之谜,犹如“哥德巴赫猜想” 令人向往。实践表明,谁把握了它,谁就拥有未来。中学化学教育中,不仅应该使学生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更应该让学生知道,世界怎样才能更美好,使之成为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在具体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新的欲望和动机。在显示本学科魅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希望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不要以过多的考试把学生束缚在接受现有知识上面,而要更多地传授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多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情感、创新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因此,全面提高和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