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变化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教学效率。语文课上,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和谐而富于变化的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能使语文成为一种美的载体,而且能使教与学达成最优化的组合,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
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变化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努力创设和谐的语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的立方体流动过程,它包含着多重矛盾关系。要使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必须协调好各种矛盾,达到和谐教学。这种和谐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语言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多重矛盾达到高度和谐与统一。
1.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的核心。课堂上创设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它能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产生共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双方机智之光的闪耀,出人意料的教学创设,都来自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高度融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共同创造一个美的情境——课堂。这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心”、“智”、“情”三方面和学生的投合,使学生进入最佳的主体角色,达到教学双方的最佳和谐。
2.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和谐。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的和谐,关键在于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借助语言、音乐、图片、影视等手段创设情境。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我采用朗读、录音等手段极成功地创设了庄严肃穆的情境,特别是我能模范韩麦尔先生在临下课时的教态,那眼神、表情、动作和手势所产生的感染力、穿透力,大大延伸了激情高潮的程度,不仅震撼了小弗朗的心灵,而且在每位读者的心里引起了永久激荡的冲击波,使所有学生仿佛置身于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之中。像这种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的和谐,是每一堂课都可能做到,关键在于教师要潜心把握教材的血与肉、思想和感情,用心去体会,然后把这些内容化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再采用适当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形式表现出来。
3.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
要达到文与道的和谐统一必须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学生实际来定什么样的 “道”,采取什么方式传道。一要依据课文特点。首先是文体特点,文体不同,文道结合的方式也不一样;二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但也有一些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片面的或不正确的认识,像这样的课文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一些片面的思想认识,制定思想教育的目标;三要和语文的各种训练紧密结合。比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可让学生收集材料写《新世纪最可爱的人》,《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这样,使学生在进行语文训练的同时,通过自己主动的体验和思考,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善于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
要使语文教学富有变化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分析课文要有节奏感。变化是节奏的生命,没有变化就没有节奏。教师讲课要有起有伏,切忌枯燥、平板;要有激情,善于创造气氛;要有详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重点、难点,并把它体现在分析之中;要有虚实,善于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这种开合、起伏、详略、虚实的变化,就构成了课文分析的生动情节。
第二,要把讲授和提问结合起来。有的教师喜欢分析,洋洋洒洒,唱独角戏;而有的教师又整节课都在提问,变成了“满堂问”,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好的。把讲授和提问结合,教师可通过提问及时掌握得更加牢固。
第三,板书要富于变化。教师的板书要讲究艺术性,板书形式要因人、因文制宜,做到灵活多样。如果板书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久而久之,非但无助于学生概括水平的提高,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当前,语文教师使用较多的板书形式是排列式的,这未尝不可,但与此同时还可以采用归纳式、线索式、结构式、阶梯式、图解式、回环式、表格式等其他板书形式。例如:在教《为学》一文时,我就采用了归纳式的板书。
第四,教学形式要多样化。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我们都知道,每一篇课文所包含的内容和目的都是不同的,既然内容不同,形式也就理所当然地应该不同,至于要怎样变化,就要视其内容和实际需要而定。如对自读型课文,就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变化:先教后读、先读后教和边教边读或边读边教。对刚学辅导式的课堂教学,其操作程序则可以是:一、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二、质疑问题,学生讨论;三、点拨引导,学生练习;四、反馈小结,学生评估。
对表演性较强课文的教学,可以通过角色朗读、做游戏或表演故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如教《皇帝的新装》、《白毛女》等课文时,可先让学生听故事,接着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故事,最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补编故事,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达到了课堂讲授所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第五,教学方法要富于变化。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它的基石是教材和学生实际。因此,在选择教法时,除做到因文制宜外,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做到因人制宜。切忌用教材或学生迁就教法,本末倒置。
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年龄、性格上的差异和实际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对教法的运用。教初中与教高中,方法截然不同,教学高年级和教学低年级,方法也应该有别,即使是同一个年级,甚至同一个班,学生之间仍然存在着个性差异和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教师应用不同教法,灵活教学。例如:我教学古诗《出塞》时,能针对班里存在好、中、差三个等次的学生这一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法。具体分两步:一、目标分层。我根据全班学生的水平和学习态度的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组,对不同组给出相应的教学目标。C组:熟读和会背会默古诗;B组:会默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A 组:在熟读成诵、口述诗意的基础上,能围绕诗句意思写一个小片断。二、分层训练。课堂上,前二十分钟我引导学生一起学古诗,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后二十五分钟按以上目标集中进行分层训练;布置的作业也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符合学生的实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可以让学生各自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极佳。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变化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原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取得成功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力求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变化,使语文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