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这些理念,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初步探索出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模式。
一、自主性阅读教学
自主性阅读教学是以学生的主动构建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应把阅读的目标、时间和发现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深层体会,同时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个性。
操作步骤是:制定目标——主动参与 ——分享体验。制定目标可以是教师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一起制定目标,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及对所读文章独特的体悟、感受,结合课后练习,自行寻找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强调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参与阅读的过程,给他们充足的阅读时间和思维空间,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
分享体验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互相倾诉彼此的心声,分享别人的收获。同时,教师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对阅读文进行解读,唤起学生更深刻的生命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例如八年级下册的《诗词曲五首》,我们首先根据单元的导读提示和课后题制定学习目标:提高诗词的朗读和欣赏水平,培养审美情趣。其次,学生积极、主动地查找与诗词有关的资料,引导他们把握写作背景,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过零丁洋》,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查找的诗词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资料展示出来,并进行交流,对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便轻易而深刻地领悟了。再次,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背一背。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最合适的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体验:有的配乐吟诵,如《赤壁》的吟诵配上《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有的演唱古诗,如《水调歌头》;有的用绘画表达诗意,如《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
自主性阅读教学,学生的想象空间得以开拓,真正成为主动的创造者,教师只是学生的协作者和促进者。
二、合作性阅读教学
合作性阅读教学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互补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领导意识,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操作步骤是:熟读课文——小组合作 ——成果展示——合作评价。熟读课文是进行小组合作的前提;小组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成果展示是指合作的成果在班中或级中,或学校展示,有利于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扩大影响;合作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对合作的成果、合作过程、合作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以引导大家学习合作技巧。
现以七年级上册的《羚羊木雕》为例,阐述合作性阅读的教学过程。首先,通过默读、各自练读、以小组为单位的分角色朗读这三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其次,抓住人物设问,讨论并评价人物的所作所为和思想感情。如“我”该不该自己作主,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该不该对朋友反悔?还可从父母、万芳的角度设问。再次,根据学生意向,把他们分成四组,组织两场辩论赛。一场的论题是:父母该不该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另一场的论题是:“我”该不该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最后,对辩论过程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议,如哪组的论据更充分?哪组的合作更成功?哪个人反应最快?等等。
合作性阅读教学需要根据文章特点、学生个性去设计不同的合作方式:小组讨论、课本剧表演、辩论赛、分角色朗读等等。
合作性阅读教学,教师应实现生生合作、生生互动、互相启迪、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才能在合作中取得喜人的成绩。
三、探究性阅读教学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以“认识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为理论基点,让学生从肤浅的、不成熟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刻的、成熟的学习。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的习惯和能力,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
操作步骤是:激发兴趣——感悟质疑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是通过教师创设情景,或创设悬念,渲染气氛,或通过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感悟质疑是指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理解,以及多角度的思考,把自己的疑惑,或与自己的认知有冲突的内容,设计成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可以帮助引导他们设计几个浅显的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可以个人进行,也可以小组进行。老师应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启发性引导,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究问题,尽量得出多个答案。解决问题是将分析的结果表达出来。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答案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面对找错答案的情况,可通过集体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找出导致错误的原因。
如七年级上册的《风筝》,我就运用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模式。我以风筝为话题,引出鲁迅与常人见到风筝时的心情为什么会不同?激发大家探究文章的兴趣。接着,学生熟读课文,我启发大家从多角度解读文章:如手足情、自我解剖、儿童教育、伦理道德等角度。鼓励学生感悟课文,质疑问难,先把问题统统提出来,再整理一下,有步骤地研究。最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小组研讨,引导学生联系语境解读,引导学生互为补充,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对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老师点拨牵引,全班同学共同解决。多角度设问,多角度理解的探究,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品质。
这种模式特别适合新课程改革,是对话理论的直接体现。它要求教材是发现式的、结构式的、意蕴丰富的;它要求教师能准确判断何时参与讨论,怎样参与决策;它要求教师能准确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果断做出补充。
诚然,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自主性阅读教学、合作性阅读教学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应该根据教材、学生、课时等方面的因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去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的作文批改方法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