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浅谈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立足于课堂教学资源——即便是教学内容,也大有社会生活因素,也要着眼课外教学活动。密切关注社会生活,给语文学习注入丰富的社会元素,理应成为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育者们孜孜以求的教学实践。以下笔者就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初中语文教学是拥有密切社会生活关系的“人力资源”和“智力因素”。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可塑性强,求知欲旺,而社会正向他们呈现一个广阔而复杂的生活舞台。他们迫切渴望了解和感悟社会,加上高考业已存在的指挥棒对他们的学业压力制约还很轻微。所以此时教师就要善于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拓宽语文学习空间。以笔者的教学体验,笔者深感并非我们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老师不愿或者没有为他们打开观察窗外纷繁事物的窗户。

      作为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有充足的社会资源可供挖掘,足可提供给学生一个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平台。譬如课文教学,在学习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课文预习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建议:大家也想想自己在小学时,有哪位老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结果同学们动情地回忆自己的小学老师,我就顺水推舟叫学生们写下一个片段,结果大家都写得很朴实,很感人。这为学习这篇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几乎是很轻松很愉快地上完了整堂课。课后,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注入尊敬老师、回报社会等一系列较高层次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与语文课的思想性溶在一起,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然而这一切,在语文学科,又都是由语言文字来表现的。学生是在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训练过程中来吸收这种精神营养的。这种吸收往往是由浅到深有层次的。首先是语义,而后是语境、社会内容和相关知识,再后是历史文化背景及主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民族心理特征、审美心态、情趣等。这些并不需要都说出来,有的只是一种感受,一种积累,潜移默化中的一种影响。

      二、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空间的形式和内容,并赋予其新鲜与活力。语文课外活动就不失为一个恰到好处的营造这一氛围的教学实践。课外活动忌只追求形式,而无务实内容。语文课外活动既然已让学生走出课堂这一狭小的空间,理应赋予它广阔的社会视野,由学生自己带着已有的课堂积累的“社会经验”去感知活生生的社会生活。譬如学生感到“言之无物,下笔有难”的作文,鲜活的语文课外活动则为其提供一个不可多得的平台。亲近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发现美,密切联系社会,从社会生活中挖掘美的因素。以笔者的语文课外活动的实践体验,感到这种“放手”过后,教师绝非“袖手旁观”,而应与学生一道融入社会,一道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如写“家乡的美” 这类文章,我就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去领略家乡的风土人情,与美丽的大自然作最亲密的接触。我也经常鼓励学生及时将这一情感付诸笔端,用笔来及时写下这些感情。对学生的社团组织这一课外活动的显性团体,让学生在里面做记者、播音员等,这些新鲜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外活动的延伸,无形中也密切社会生活。

      三,密切社会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空间,不要强求,不要预设,不能削弱语文学习本身,而是在自然生成中有序开展。单就初中语文课堂而言,对课文的解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切实培养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 能力。叶圣陶说过:“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各种学科又像轮辐凑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的肩上,实在是不必的。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这个独特的“任”,后来发展为听、说、读、写四项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可偏废。密切社会生活,应是润物细无声式的,不可生硬预设,而是合情合理生成。现今语文教学中流行一种追求花样翻新,一概放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缺乏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以及适时归纳、小结,这种密切社会生活,从表面上看似乎也是,但究其实是凌空于语文学习之外,驾空社会生活。因为它内在无物,没有承载应有的物质因素,语文学习如果偏废其固有的工具性的一面,即感受语言文字的一面,只能是舍本求末了。

      第四,语文教学中,应该恰当选择、合理配合教学方法,既发挥此种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又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弥补此种教学方法消极方面造成的不足。例如,运用练习法,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同时,又必须配合运用讲述、评点等方法,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互相配合的原则,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配合原则。认识中学语文教学规律,明确制定各项教学原则的依据,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学语文教学的各项原则,从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自觉地遵循这些原则。

      密切社会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用心打造每一个教学环节,用心打造每一个课外活动的点滴,那么,语文学习必将精彩纷呈。






上一篇:作文与影视
下一篇:连平县力争2013年在全市率先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县”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