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回顾去年河源重大事件吕泽雄自掏腰包支持创卫很感人

河源市民上下团结一致,积极创卫。(资料图片)

志愿者街头清除“牛皮癣”。(资料图片)

创卫  向国家标准靠拢

      自河源提出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六年来,河源人众志成城,共同迎来“小考”送走“大考”,收获了一张张通往国家卫生城市的“通行证”。对于河源人来说,成绩的取得既艰辛也志在必得。

      市委书记陈建华曾讲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涉及面相当广的群众性创建活动,更是一项需要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卫的成功与否。

      我们庆幸的是,河源人手中掌握了这把利器,河源人也正是用这把利器披荆斩棘。

      2010 年4 月26 日至28 日,全国爱卫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河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行了暗访,经研究,我市创卫工作一次性通过国家暗访。

      2010 年10 月26 日至29 日,全国爱卫办组织有关专家,分成8 个组,深入检查了我市市区的机关学校、窗口单位、农贸市场、“五小”行业、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等。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组专家一致同意,河源一次性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技术评估。

      距离“国家卫生城市”这块金牌,我们只有一步之遥。

      国家卫生技术评估组的专家在检查我市创卫工作时特别提到,河源市民上下团结一致、积极创卫的氛围是河源的一大亮点,正是河源人民积极参与创卫的干劲、精神和努力,让河源不断地向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靠拢。

创模  呵护蓝天青山绿水

      创模,是河源人民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选择和强烈愿望。

      2004 年,我市正式启动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通过积极开展“保护母亲河”、“我为万绿湖再添绿”等环保志愿活动,发动全民参与创模,几年来,参与各项环保志愿活动的市民达1.6 万人,形成了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投身环保的良好氛围。

      团市委学少部部长李旭军告诉记者,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清洁河源百日大行动”,改善市区环境卫生,团市委经常组织青年志愿者踊跃参与到市区集中行动的环境整治活动中,忙碌的身影活跃在新江路和湖滨路一带,清扫街道垃圾、卫生死角,清除杂草,青年志愿者所过之处,街道容貌焕然一新。据不完全统计,团市委共组织青年志愿者5000 多人次参与到城乡卫生整治行动中。

      全民齐参与,创模惠大家。一些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7 年磨一剑,我市目前进入“创模大考”。更应该发挥众志成城的精神为创模出一份力,展现河源最美的形象。

      “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一代代河源人肩负着对东江中下游和香港地区等4000 多万人饮水安全的重任,并始终无怨无悔。

创新  书记市长力邀网友“拍砖”

      2011 年元旦当天,市委书记陈建华、市长刘小华通过网络向广大网友送去新年祝福,并希望广大网友众志成城继续“手握鼠标,胸怀天下”,多提真知灼见。

      2010 年,广大网友积极为河源发展“拍砖”献计,尤其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举办第23 届世客会、改造建设笔架山和梧桐山公园、全面更换市区公交车,以及推进一批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等重大活动及重大决策部署中,踊跃参与,积极建言献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建华、刘小华说,2010 年可以说是河源发展历史上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全市上下发展信心大大增强的时期之一。这些是全市人民脚踏实地、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这也凝聚了广大网民的智慧和参与。

      面对2011 年,为了让河源人民生活幸福有尊严、安全有保障,让社会更加体现公平正义,让人们对河源和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陈建华、刘小华真诚希望广大网民以参与社会实践的热忱,体察社情民意的思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良知,为河源各项事业发展继续“拍砖”、“灌水”,携手共建生态、文化、富裕、文明新河源。

双到  让百姓有尊严地生活

      2010 年6 月30 日,这是一个让数百万河源人感动的日子,首个“广东扶贫济困日”万人游活动在文化广场启动,市委书记陈建华、市长刘小华等市四套班子主要成员以及党政机关、各行政事业单位、武警、军分区、公安、学校、医院、市红十字会等近2 万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当天,全市共筹集捐款5179 万元,主要用于河源市扶贫开发、本地贫困村、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项目,以切实帮扶这些弱势群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医疗卫生、危房改造等项目,加快全市的脱贫致富步伐。

      为了发动更多的企业、社会热心人士等参与“双到”工作,市委、市政府发出了《用爱心点燃希望》的扶贫倡议书,并制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双到”活动实施方案》,号召企业、社会热心人士等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以“一企帮一村、一店扶一户”的形式,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农村贫困群众提高技能、增加就业、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

      倡议书发出后,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涌现出一批如广东三友集团董事长张国权帮扶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发展种养等感人事迹。

      “要让最贫困的百姓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市委书记陈建华对老百姓承诺的幸福生活,在数百万河源人的共同构筑下已经指日可待。

人物故事吕泽雄:志愿投入创卫第一线

      2010 年9 月29 日,以自掏腰包支持创卫的热心电工吕泽雄的名字命名的“吕泽雄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也就是从这天起,我市创卫工作又增添了一股力量。全市多股力量拧在一起,齐心合力,使我市创卫工作得以顺利通过国家技术评估。

      吕泽雄是市区一公司的电工师傅,自去年5 月起,他便利用下班及周末时间,驾驶摩托车,带上工具箱,在市区大街小巷“巡查”,一发现有破损的果皮箱或垃圾桶,便现场进行维修。虽然每月工资只有1000 余元,但吕泽雄却从中拿出300 多元作为油费和维修费。在创卫进入迎国检的关键时期,吕泽雄还带领妻子、儿子和邻居一起参与创卫,经常上街清理垃圾和“牛皮癣”。此后,他还承担了义务维修沙井盖的工作。吕泽雄说,他做这些事情,不为别的,只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我市创卫作点贡献,“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大家一条心,共同参与创卫。”

      吕泽雄不辞辛苦、一心支持创卫、乐于奉献的精神,让广大市民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深受教育,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加入到创卫的队伍中来,共同营造整洁的居住环境。在我市创卫通过国检后,吕泽雄创卫热情不减,依旧默默地坚持做好事,坚持每天骑着摩托车上街巡查,维修果皮箱、清理“牛皮癣”、维修被盗或缺损的沙井盖…… “创卫没有终点,我还要坚持下去,带领更多的人参与到巩固创卫成果的队伍中来。”吕泽雄说,河源创卫虽然通过了国家技术评估,但接下来还有几关“考试”,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夺取最后胜利。

孙中山先生塑像百字碑记“出炉”

      安奉于我市客家文化公园南边山顶的孙中山先生塑像高5.5 米,碑座高6.2 米,正对市区中山大道,气势凛然,是我市客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孙中山塑像北面是由市委书记陈建华亲自撰写的百字碑记。这篇百字碑记也是众多网友智慧的结晶,是“经一人之手,集百家之言,而成百字之碑”,堪称河源人众志成城之典范。

      去年11 月初,正忙于筹备第23 届世客会的市委书记陈建华给自己定下了“用100 字写出河源2000 年历史”的要求。11 月10 日,陈建华就将自己撰写的“百字碑记”初稿贴到公仆微博上,并向网友诚挚发出邀请,请各地网友帮忙修改其“百字碑记”初稿。

      以后数天,数百名河源网友积极响应邀请,为修改碑记纷纷建言献策。网友兰畹明月评价说,(百字碑记)不事华藻,辞似浅近,而气概宏大,以短短百字,涵两千年史事,彰国父业迹,寓兴邦志愿。定将为世人脍炙。“缔造共和,新我旧邦”,着一“新” 字,实千钧笔力。

      经过两易其稿,这篇由陈建华亲自起草撰写经网友参与修改的“百字碑记”(修订稿),在凝聚社会各界人士和网友智慧的基础上,最终定稿 “出炉”,并向外界正式公布“面世”。

      百字碑记“出炉”后,陈建华在网上留言发帖,感谢所有网友为碑文修改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本版组稿 冷春玲 张涛 谢素德






上一篇:绘跨越式发展宏图河源创新发展模式独具特色成效显著
下一篇:市政府去年承诺为民所办实事兑现了吗 大家来评一评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