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绘跨越式发展宏图河源创新发展模式独具特色成效显著

      基于河源的定位和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践行“三反”理念,发展“四新”产业,推动河源加快崛起。(资料图片)

      “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必须是一个超级现实主义者!”这是市委书记陈建华在接受香港商报时说的一句话。透过这一句话,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了解到陈建华对河源人新时期精神“务实创新”的深刻实践。

      陈建华指出,“理念很重要”,但“实践更为重要”,主政河源以来,最大的体会和愿望,就是怎样在前人打下的良好基础上,与河源的官员民众一道经过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全面地推进河源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彻底改变和摆脱落后的面貌,改变一个地区的命运,让河源的百姓也跟其他地区一样,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这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务实创新”,不断探索实践加快河源发展的新办法、新思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三反”理念: 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河源落后, 但不甘于落后。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河源是广东的生态发展区,是重要的水源地,客观条件决定河源的发展需要务实,更需要创新。

      河源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为河源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河源发展需要有科学的理念和符合河源实际的理念指导,特别是市委书记陈建华2007 年上任以来,在引领河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创造性地总结出充满河源特色的“三反”理念。基于河源的定位和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践行“三反”理念,发展“四新”产业,实现“三大”崛起。这一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提出,要践行“三反”理念,选择反传统路径、实行反周期操作、实施反梯度战略,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这是市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是推动我市加快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最近召开的粤北山区工作会议上,河源践行“三反”理念的思路措施和所取得的成效,引人瞩目、广受好评,对与河源类似的后发展地区亦有诸多启迪。

      科学的发展需要有积极的发展思路。“三反”理念的整体提出,不仅在理论上对河源的经济发展思路实现突破性创新,而且在以后实践中强力推动河源走出经济困境,实现河源崛起。一年多来,随着北京汉能、香港华南城集团、中兴通讯、广东国华等“四新”产业项目的强势进驻,证明了我市发展高端产业不仅有可为,而且可能因为没有发达地区历史包袱的负累,在高端产业发展路径上跑得更快、更稳。

网络问政: 一次执政方式的创新

      “有事向公仆信箱反映。” 如果你经常深入农村田间地头,会深刻地感受到群众观念的转变,有问题不再花钱坐车到处找说法,而是直接到公仆信箱找领导者反映去,“公仆信箱最给力。”

      “公仆信箱”源于陈建华2008 年6 月22 日晚在网上的一个跟帖 ——“看到总书记和汪洋书记跟网民互动交流,我也想和河源的网友交流,这对我当好市委书记是有帮助的。”在数字时代、在落后的山区如何走群众路线?这是陈建华经常思考的问题。他尝试借助先进的网络让自己耳聪目明,正是这一留言,促成河源网络民主、网络问政的诞生。

      从“ 华哥” 个人信箱发展到 “公仆”们齐齐加入的集体信箱;从在线交流平台发展到网上受理、办理、查询、回复、督办、统计“六位一体”的信访信息系统;从市一级信访平台发展到市、县、镇三级网上信访平台,标志着“公仆信箱”已从个人行为发展为集体行为,从个别领导重视发展成为集体的共识。这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执政方式的创新。“公仆信箱”的开通,让河源在全省开创了网络问政之先河。

      “公仆信箱”已在市、县、乡镇三级共设立1020 个子信箱,打开了一条全新的民意通道。它的一端是人民群众,另一端是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正如市委书记陈建华所说:“运用网络与群众沟通,听取社情民意,发展网络民主,未尝不是数字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种新形式。”

      “公仆信箱”作为“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重要平台,切实解决了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社会治安、教育、环保、林业等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

      正是尝到了“公仆信箱”的甜头,我市再出台了《中共河源市委关于开通县区“公仆信箱”的意见(试行)》,要求各县区开通“公仆信箱”系统,将网上信访系统延伸到县直部门和乡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目前,全市1020 个“公仆信箱”连接着千家万户,成为覆盖全市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的“直通车”,汇聚民智、辅助决策的“信息库”,数字化、信息化河源建设的 “助推器”。

人物故事: 扎根基层的法官谢顶义

      “恤民情,体民意,重民生,察民苦,解民忧,促和谐。”这是“全国优秀法官”、连平县人民法院隆街人民法庭副庭长谢顶义的“工作格言”。在谢顶义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市基层干部扎根基层,以苦为乐,服务群众,勇于探索,务实创新的崇高精神。

      1990 年调入人民法庭工作至今, 谢顶义曾获得“ 全国优秀法官”、“全省优秀法官”、“河源市模范共产党员”等24 个荣誉称号,曾荣记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他主审的民事案件没有一宗案件超审限,无一起重审改判案件,无一起上访缠诉案件。

      谢顶义至今住在陂头镇官岭村一个上世纪70 年代建的泥砖瓦房里,父母年过八旬,体弱多病,一个残疾弟弟, 两个孩子大学刚毕业, 在外打工, 家庭生活入不敷出。清贫的生活没有消磨他的工作热情,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农忙时节,他从没有耽误过工作;清贫的生活没有消磨他廉洁的品质,他没有办过一起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没有一起案件被投诉。

      谢顶义踏进法官这道门槛后,跟着老庭长学办案,学到了许多办案经验和工作技巧,更学到了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办案的作风。工作之余,他几乎泡在法律知识的海洋中, 法律专业书籍看了一本又一本。他在审理案件中发现,人民法庭受理的民事纠纷几乎都是“斗气官司”,为此,他在处理民事纠纷案件中坚持能调则调、案结事了的原则,坚持立案调解、庭前调解、庭中调解、庭后调解、庭外调解,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缓和法、互换法、协商法、借力法、说理法”五大调解方法。因此,他也被群众誉为“调解能手”,先后有40 多起纠纷化解在庭审之前,既节省了审判资源,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

经典故事: 网友旁听两会与“华哥”面对面

      2009 年河源“两会”期间,木兰弹歌、阿狼、棹客行者等7 位网友代表,在“华哥”的诚挚邀请下,首次来到 “两会”现场进行旁听。

      网友代表旁听“两会”,这在我市尚属首次。此次参与“两会”的7 位网友,长期活跃在河源发展论坛,并经常给“公仆信箱”写信,对河源的城市管理、民生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在多个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其中4 位网友在“ 两会”期间,还联名向市委书记陈建华递交了一份连夜赶出的有关加强客家文化研究,办好世客会的建议,得到了“华哥”的肯定。

      2009 年6 月22 日下午,陈建华在市会议中心与网友们进行了长达3 个小时的见面交流活动。在面对面交流中,19 位网友就教师、医生薪酬,加强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建设,大学生就业等26 个问题与陈建华进行了交流,直言现状,情系发展。此次网友见面会上,“华哥” 面对面听民声、疏民怨、解民惑、汇民智,使河源网友感受到了长兄般的亲切,更使有困难的群众找到了可以依靠的坚实臂膀。无需万语千言,会场上先后响起的50 余次掌声,就是对此次活动最好的赞许与鼓励。

“大家谈”: 务实与创新密不可分

      陈钦添市审计局局长):务实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把握务实创新关系,弘扬务实创新精神就是要抓好精神育成这个基础,抓好转变作风这个关键。去年市审计部门结合审计工作的特殊性,组织全市审计机关开展了以“ 六个结合” 和 “六种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取得显者成效。近年来,审计部门坚持务实创新精神,经济责任审计成为我市审计工作在全国全省的亮点。

      铃儿响叮当网友):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敢于开拓创新,才能真正做到求真务实。时代发展呼唤创新精神,创新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尤其是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新思想、新知识层出不穷,新情况、新问题纷至沓来,如果我们仍然在旧模式、旧观念中兜圈子,靠老办法、老经验对待新事物,甚至抱残守缺,墨守陈规,缺乏开拓新路的勇气和突破常规的胆略,就必然会落后于时代潮流,贻误事业发展的时机。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时期河源人精神,将进一步推动河源大发展。

本版组稿:黄仕忠






上一篇:我市创模工作昨闯“省考”关
下一篇:回顾去年河源重大事件吕泽雄自掏腰包支持创卫很感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