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模工作昨闯“省考”关
省评估组专家在广东大顶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察看水质在线监察系统。昨天下午,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技术预评估专家组分成七个小组,深入我市各地现场检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工业企业污染源达标情况等。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本报讯(记者 谢素德)昨天,以省环保厅副厅长李晖为组长的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技术预评估组,正式开始对我市创模进行为期2 天的预评估。记者从汇报会上获悉,我市通过实施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净土工程、绿地工程、生态经济建设工程、能力建设工程,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和生态发展区的特色创模之路,创模指标五个部分26 项指标经自评均已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市委书记陈建华主持汇报会,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省技术预评估组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7 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创模工作,创模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李晖在讲话中希望河源能成为生态发展区和欠发达地区创模的典范,陈建华回应说,我们一定全力做好创模的各项工作, “河源创模不只是为了河源而战,也是为广东而战;不只为牌子而战,也是为尊严、为荣誉而战。”
市长刘小华作了创模工作报告,他表示,河源自2004 年正式启动创模工作以来,坚持“生态优先、环保至上”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始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始终坚持源头控污和末端治理相结合,更加注重环保前置、预防污染,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和生态发展区的特色创模之路。接下来还将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环保长效机制,扎实巩固生态资源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
昨天下午开始,预评估专家组一行分组实地考察了城市环境面貌,对创模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和创模档案资料进行检查,深入现场检查创模重点工作情况,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工业企业污染源达标情况等,还随机进行了公众调查。据悉,能否通过这次省“省考”,将决定我市能否拿到向国家申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入场券”。
昨日下午开始,预评估专家组分组对我市进行实地检查。
专家串巷进社区各项指标细考评
昨日开始省技术预评估专家组分组对我市进行为期两天的预评估
河源市民环保意识很强
本报讯(记者 黄晓晴)昨日下午,公众调查组深入市民中间,详细了解市民对河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相关情况、对河源环境工作的看法及建议。专家张莹在结束公众随机调查工作时表示,河源市民的环保意识很高,对“创模”的知晓度高达 95%,而群众对河源的环境状况基本不存在不满意的情况。
公众调查组先后去到河源中学、建设大道社区居委会、广晟百货与新城汽车站等地,向市民随机派发问卷共210 份,调查内容包括市民是否知道我市正在“创模”、市民认为市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是否重视及市民对我市的环境状况是否满意等。
“你知道河源正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吗?”
“知道。”
“你对河源的环境状况满意吗?”
“满意。”这是昨日下午公众调查组去到建设大道社区居委会做民意调查时,与正在社区公园内散心的周大爷的对话,也是昨日在民意调查中气氛活跃、民意高涨的一个缩影。在该公园内,几位年过古稀的大爷大妈都在建议栏内写下了“环保靠大家” 等建议,专家组和陪同检查的人员对此都点头称是。
在河源中学,调查组共回收了 60 份问卷。随手翻阅完学生填写的问卷后,张莹笑着说,“学生都达到专业水平了,他们建议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大多数市民都知道创模这件事,说明河源政府宣传工作做得好。” 张莹在结束公众调查工作时表示。她说,有些市民在建议栏内填下“加强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治理”、“加强垃圾收集处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提高城市绿化率”等内容,说明河源市民的环保意识很强。
核查数据“计算器”助阵
本报讯(记者 蒋安春)昨日下午,省技术预评估专家组来到市创模办,检查我市“创模”相关资料。专家们十分认真细致,不时会借助计算器来核对相关数据。
在市创模办,一摞摞蓝色的资料夹早已整齐地摆放在桌面上,里面是有关“创模”的“26 项指标”和 “一企一档”的相关材料。专家们一进门,来不及喝一杯热茶,就分工查看起文件来。他们一项项翻看,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相关数据(如图)。
“市污水处理厂有淤泥压力机吗?”“压缩率是多少?”……对于不清楚的事情,专家们会立即询问,创模办的工作人员则细致地解答。
专家们的认真劲,算得上“淄铢必较”了。不但要核查每一个数据,这些数据背后的“来源”、“依据”都会一一按“ 数”索骥,一点都不马虎。甚至为了核对有关数据,他们叫工作人员拿来了计算器,仔细地核查了一番。
才出“垃圾山”又入“污水河”
本报讯(记者 张安定)如果现在下一场大雨,处理场的雨污水如何分流?昨日下午,“创模”省技术预评估专家组开始分组检查我市的创建准备工作,其中综合现场组一行深入到垃圾填埋场等地一线展开全面检查。综合现场组一行在省环保厅副厅长、省技术预评估组组长李晖的率领下,先后来到市七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东源县城污水处理厂、市固体废物集中处理中心、石硖垃圾填埋场等地,从技术层面对我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市七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垃圾渗液处理设施是保证创模生活垃圾处理率达标的重要项目,目前投入建设资金1.2 亿元,一期工程已于 2009 年底投入试运营。渗液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一天能处理多少垃圾?检查组最关心的是渗液处理和垃圾收集率。“我们采取的是雨污分流设计,现在每天有300 多吨垃圾进场,服务面积涵盖整个市区和紫金的两个镇。”
听完介绍后,检查组一行对填埋场、渗液调节池等进行了现场查看, “你们的作业面有些大,雨水会混入污水中增加处理成本,这样不符合国家要求”,专家组现场给出意见。在查看渗液处理流程和出水口检测报告时,检查组指出河源使用的检测标准很高,是省里的标准,这个标准高于国家标准。
在东源县污水处理厂,检查组在查看处理设施后,详细询问了处理场管线建设情况和污水日处理能力。 “排水口水质还不错!”查看完处理厂最后一道流程后,专家组给出评价。检查组一行还对污水处理在线监控系统进行了检查,就数据收集提出了一些意见。
市固体废物集中处理中心主要对一些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渣可以制成环保砖、农用肥基料等,变废为宝的处理方式引起了专家组的兴趣。他们关切地询问进场一吨可以收多少钱,卖出一吨可以收多少钱,并要求做好处理后的废料的检测工作,做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石硖垃圾填埋场1987 年投入使用,曾担负着市区的生活垃圾处理任务,随着七寨填埋场的投入使用,它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检查组现场查看封场情况,并听取了垃圾场整治工程的工作汇报,希望整治工作能尽早开工。
医疗废物处置100%
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7年处理医疗废物万余吨
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从 2003 年12 月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已安全处理医疗废物1.3 万多吨,很好地完成了五县一区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任务,为我市污染减排、防止病原体扩散,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创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地处源城区龙王角,占地5000 多平方米,中心建有消毒、分拣、焚烧等多个处理车间,还拥有焚烧炉两套、消毒灭菌设备一批,以及专用运输车20 辆及自用发电机、专用收集箱等配套设施和设备,日处理量可达13吨。
据悉,该中心采用微机管理,对医疗废物进行全封闭式焚烧处理,排放气体完全达标。焚烧后的固体残余物则被运送至专用的垃圾填埋场填埋。为保护周边环境,中心用水采取循环利用方式,最终经消毒后输送至附近的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绝不对外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
据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负责人介绍,医疗废物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特殊废物,主要来自于病人的生活废弃物,医疗诊断、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其他有害物质,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给群众身体健康、生存环境带来巨大危胁,被视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目前,与该中心签订委托处理协议的医疗单位有 600 多家,每天收集医疗废物达 550 箱,约8 吨。2010 年总处置量 3000 多吨,全市医疗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全面做到集中、无害化处理,为河源的环保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促进我市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以及经济、生态崛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 谢素德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