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涨但上班族反映年终奖涨幅不大部分打工者没领到
核心提示
又到年终,年终奖是什么?是一份期待,在患得患失、若即若离的犹豫中期待。不管是兢兢业业还是庸庸碌碌了一年,每一个身在职场的上班族,无不渴望着能拿到一笔合理的甚至是令人惊喜的年终奖。
年终奖作为公司对员工的一种物质激励手段似乎成了惯例,但它却不像日常的工资奖金有明确的规定或说法,因此对每个员工来说,年终奖就像一个悬念,自然成为许多工薪阶层猜测和关注的焦点。日前,记者走访槎城不同社会群体发现,面对年终奖,市民有着不同的欢喜忧愁。
辛苦工作一年,能拿或能拿多少年终奖,上班族们翘首以待。
数额:有人欢喜有人愁
黄少锐是去年刚进公司的职场 “菜鸟”,在市区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刚转正不久,黄少锐就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年终奖。相比老员工,黄少锐两千多块钱的年终奖的确是“寒酸”了点。但他羡慕老员工的同时,心里也挺欣喜,毕竟是他第一份年终奖,而且以后就可以拿得多了。
“年年有年终奖,但每年都不多,基本上没什么悬念,每年都是两千多元。”在市区一家机关单位工作的公务员陈澄平淡地说,身边的朋友年终奖大致差不多,1000 元到3000 元之间是主流。
不管是欣喜若狂,还是心平气和,不同的话语中都透露出了员工们对年终奖的渴望。
相比之下,一些公司所采用业务形式的提成年终奖就较为可观了。据了解,在企业,以“双粮”的形式发放年终奖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不少企业是根据效益来考虑年终奖的,有时候年终奖甚至会占到整年工资收入的一半以上。因这类人员的年终奖按照个人的销售业绩进行提成,不同业务人员的年终奖可能差距较大。
现状:部分打工者没有年终奖
然而,不是每个工薪阶层都能领到年终奖。记者了解到,工厂工作多年的打工者很多不知道年终奖为何物,在他们的印象里,年终奖就是那些“白领”的专利,年终奖是他们翘首多年而未得的奢望。
来自广西的青年罗华半年前到市区一家工厂打工。这次快过年了,罗华特意问了一位在工厂里工作了四年的工友,他说没有听说过有年终奖这回事。罗华告诉记者,自己在珠三角的一些工厂里打工也有很多年的时间了,可是从来没有哪一年能够拿到年终奖。待遇好一些的企业,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搞一下抽奖,运气好的能抽到家电类的大奖,没有抽到奖的也会得到一床被子的安慰奖,这对忙活了一年的打工仔来说已经算是厚待了。
“当然希望能够拿到,不管多少,至少是对自己工作一年的肯定。”罗华这样对记者说。
期待:年终奖能随物价涨
年终奖数目的多少也直接决定着工薪族在单位感受到的幸福度。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认为自己年终奖基本维持不变或小幅上涨的人占到多数。关于对年终奖的期望,不少人表示,现在物价上涨,希望单位年终奖也能“给力”,能够翻一番。
“今年虽然物价涨得厉害,但年终奖估计还会差不多,只比去年多两三百元而已。可算上通胀因素,等于年终奖白涨。”陈澄说,她的年终奖是以领“双粮”即多发一个月工资的形式发放的,因此一直很稳定。
而黄少锐则告诉记者,虽然领到第一份年终奖他很高兴,但也有一点点的抱怨。毕竟去年物价飞涨,只有工资待遇犹豫不前,不期望年终奖的增幅能够跑赢物价,但最起码能够并驾齐驱,所以更加期盼明年的年终奖能够涨一点,再涨一点。
用途:过年消费占大头
对于许多市民而言,“年终奖”作为一年中的最后一笔收入,数额较平时还算“巨大”,当然要好好盘算一下该如何利用。
“像我们这种刚刚踏上岗位的年轻人,工资基本上揣不热,年终奖就成为唯一一个存钱的机会了。”黄少锐说,对于人生中的第一个“年终大红包”,他打算原封不动地交给父母。以往都是父母给压岁钱,从今年开始自己给父母“压岁钱”。不在乎多少,重要的是自己成功踏上社会的标志。
与黄少锐这种职场菜鸟不同的是,对于这笔期待已久的资金,不少市民表示将用于春节消费。“过年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啊,买衣服、走亲戚、吃吃喝喝……这些消费总归要有的。”家住文明路的刘东的这番话,确实代表了许多市民的想法。以往,年终奖金确实就是在春节消费中一举花完。
相比之下,陈澄处理年终奖的方式较为理性。考虑到自己一年到头工作,且如今还是单身,陈澄正计划用年终奖金的一部分做学习资金,另一部分则储备起来以备日后买房结婚。
调查显示:七成白领所在单位设置年终奖,其中以国有企业居首。
相关阅读
多数国企设置年终奖
日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智联招聘推出了职场人2010 年年终奖特别调查。在为期三周的调查中,共有6000余名职场人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职场人表示将会拿到年终奖。
针对不同单位性质的交互分析,八成国有企业员工表示自己所在企业设置了年终奖,比例最高为82.9%,三资企业和事业单位比例相当,分别有 78.9%的三资企业从业者和78%的事业单位员工表示自己所在单位设置了年终奖励。
而民营企业、国家机关、代表处的比例较低,在这三个单位性质就业的职场人中分别有六成人表示自己单位有年终奖。而非政府组织的比例最低,不到五成从业者表示自己所在单位设置了年终奖。
同工有时不同“奖”
虽然同在一家公司,但是“正式工”和“合同工”却有着“同命不同价” 的待遇。2010 年8 月底,俞琳和一批新同事进了市区一家通讯公司,一段时间后同事小黄幸运地转了正,而俞琳则成为了“合同工”。
本以为会没有年终奖,结果到银行一看,俞琳发现有600 块年终奖,其他合同工也是600 块,而正式工则是2000 多元。和很多第一次拿到年终奖的人一样,俞琳把这笔钱当成意外之喜。平时工作很忙很累,但当她看到这600 块后,觉得以前的累都值了。
“听说有的单位临时工甚至没有年终奖,我这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俞琳笑着对记者说,作为刚毕业工作的大学生,她的工资和年终奖都很少,但她说不想跟别人比较,只在乎自己拿到这600 块的心情,开心就好。虽然年终奖很少,但她还是打算给爸爸妈妈买点过年礼物。
辞职拿不到年终奖
对于多数人来说,等年终奖的日子是甜蜜的,但对于有些人来说,等年终奖是一种煎熬,甚至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想要辞职,哪怕是请假,先看看能不能过年终奖这一关吧。
小王是北方人,一年半以前,刚刚毕业的小王来到河源工作。由于离家太远,小王很早就萌发了回老家工作的想法。前段时间,老家的一家公司邀小王过去上班。小王心动了。然而,领导告诉小王,只要是在发年终奖之前辞职,年终奖就不能发给他。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却只能看着就要到手的年终奖泡汤。但老家的工作又是小王争取了很久才得来的,机会难得,小王只好“忍痛割爱”,到新单位就职。最近几天,小王听原来的同事说,今年的年终奖特别“给力”,听了这些话,小王更加郁闷了。
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小王这样“不差钱”,郭女士就是在工作和年终奖中选择了后者。郭女士在现在的单位干得不如意,去年11 月份,郭女士联系了一家新单位,新东家让郭女士12 月份就去上班。考虑到几千块钱的年终奖因此会拿不到手,郭女士思来想去,最终没有辞职。郭女士告诉记者,她再“忍”一个月,找到新的机会就“跳槽”。
年终奖要悄悄地发?
在河源论坛上,网友“七月之北”感慨:年终奖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和别人会摸到哪一颗。记者发现,一些企业发放年终奖采取不公开的制度,员工小心翼翼地“掩护”着自己的年终奖的同时,对别人年终奖的好奇更 “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在年终奖的发放中,我们还是希望更加公开和透明。”林小姐大学毕业后就进了一家经营高档消费品的公司,到今年已经是第5 个年头了,每年发放年终奖,同事之间总会引起一场骚动,原因是每个员工的年终奖数目由老总决定,并不公开,大家难免猜测对方收到多丰厚的红包。
“作为对于自己一年工作的肯定,公开年终奖的发放标准,会在公司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使更多的员工看到,只要努力就可以收获自己的果实,那么来年大家的干劲肯定不一样了。”林小姐对记者说。
年终奖发放形式多样
快放假了,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玲喜滋滋地提了一箱水果、两箱饮料以及肉食回家,这是他们单位发放的年终福利之一。通过调查,记者发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年终奖发放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现金。打入工资卡,或者直接把红包发放到员工手中,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支配这笔“不菲”的收入。
消费卡。指的是一些单位为员工准备的一些已被固定了用途的现金抵用卡,如交通卡、手机充值卡、美容健身卡等。这样也行,反正这些卡平时也都能用得着,既然单位发了,就不用自己费神费力再去买了。再说了,过年了,总得孝敬长辈吧,也得给小辈发点儿压岁钱吧,送各类充值卡是比较好的选择。
实物。从前“实物”又被称为 “年货”,曾经是人们用来衡量单位经济效益和职工福利最直接的例子,后来却被人逐渐遗忘,因为感觉那太“土”。但时间一长,人们不由自主又怀念起那些发放年货的日子。于是,久违的“实物”年奖,又悄悄地开始在一些企业盛行。
“奖励游”或报销年终休假费用。所谓“奖励游”,是指公司给予员工在旅游方面的福利。现在有许多企业的领导层意识到,相对纯粹的现金奖励,旅游似乎是更能鼓励员工的方式,可以让员工放松心情,增长见识,进而促进工作。
本报记者 黄丹 冷春玲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search.php?mod=forum&searchid=2&orderby=lastpost&ascdesc=desc&searchsubmit=yes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