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紫金洋头村被列为沼气国债项目村后农户争相建沼气池

工作人员在试调使用沼气的炉灶。 

     “以前上山砍柴又苦又累,烧煤又脏,费用又高,如今打开沼气灶,蓝幽幽的火苗旋转着直往上蹿,30 分钟就可以把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烧好。沼气这玩意儿,来得容易,用着不心疼,现在我们烧水、做饭都用它。”日前,紫金县龙窝镇洋头村村民邓波浪高兴地告诉记者。据了解,洋头村2008 年被列为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村后,现已建设有沼气池136 座,改猪圈126 座,改厕所136 座,改灶台119 座,现在该村还有10 多户村民仍在排队等候建沼气池。

用沼气方便又卫生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这是过去紫金县龙窝镇洋头村环境的写照。日前,记者来到紫金县龙窝镇洋头村,发现村民家家窗明几净,户户门前屋后井然有序。既看不到农户门前的草堆、粪堆和污水,也闻不到猪舍、厕所的气味。

     在村民邓波浪的家中,记者看到院内十分干净,厨房的墙壁雪白,没有任何灰尘。“这一切都归功于屋外的沼气池。”邓波浪高兴地说,自从家里用上沼气后,粪便有了好去处,不仅生活方便了,家里也干净了。邓波浪告诉记者,他家共建有沼气池两座,2007 年建了一座8 个立方的沼气池,但家里养有1 头母猪,年产猪仔约有20 头,又养有商品猪9 头,鸡鸭几十只,一座沼气池根本消化不了畜禽粪便。去年,他又建了一座8 个立方沼气池。有了沼气发酵原料,家里的沼气量非常充足,用来煲饭、煮菜、煲水、冲凉等,一家7 口人一年的生活用能都是靠沼气来解决。

     另一村民邓百源表示,沼气池的好处很多。他家有8 口人,3 个劳动力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小孩5 个人在家。自从他家建了沼气池后,家中不用打柴,也不用液化气了。沼气池中的沼液还可当做肥料,他家种的三华李用沼液沼渣作肥料后,果子酸涩味少了,吃起来也特别的脆。

一年节省两千多元 

     邓波浪表示,原来他们村内柴堆、粪堆、垃圾堆塞满街巷。一到雨天,污水遍地,腥臭满村。感受最深的当属农村妇女,农忙季节,尤其是麦收季节,在地里干一天活,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回到家里再累再热也要抱柴草烧火做饭,烟熏火燎不说,光做饭就得花上一个小时。

     “沼气来做饭,卫生又方便,实惠看得见。”提起沼气带来的实惠,邓波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建一口 8 立方米的沼气池,投入3300 元左右,30 年到50 年的使用寿命。现在家中烧水、做饭都能靠沼气来解决,这样每年可节省液化气五六瓶,也不用花时间上山打柴了,利用沼气后估算他家一年可节约生活燃料费约2000 元左右。家里种有2 亩水稻,0.5 亩玉米,用沼渣、沼液作为水稻、玉米、菜地的肥料,一年还可节省肥料费500 元左右。全年总节支2500 元左右,一年半就能收回建池成本了。

多户村民排队建池

     村民看到沼气池建成后确实能解决烧柴问题,节省劳力,免除砍柴割草和烟熏火燎之苦,并能净化环境、增加收益,纷纷自觉主动要求建设沼气池,向县能源办递交了建池申请书。记者从该县农业局了解到,为确保农村沼气池的安全,农业局实行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由能源办和行政村订立责任合同书,村委会和技工人员订立施工协议书,明确责任,确保沼气池建设质量。由于专业技工人员的不足,现在洋头村有10 多户村民仍在排队等候建沼气池。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嘉瑞告诉记者,沼气池的建设不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还可以整治农村的脏乱差。建设沼气池国家也有优惠政策,建一个户用型的沼气池(8 到10 立方),国家补贴1500 元。建池的成本大概在3500 元左右,但产生的效益非常高,建设一个沼气池后,可以减少家庭煤气的支出,烧水、煮饭、炒菜都可以用沼气了,可以说这是用之不尽,取之不完的新能源。现在群众对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非常高,“不见炊烟起,但闻米饭香”已经成为洋头村使用沼气的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 朱许龙 通讯员 殷新伟






上一篇:“瘦肉精”事件波及我市 市区部分超市“双汇”下架
下一篇:4月1日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河源站将新增三趟城际列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