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城景区改造升级“古味”未减还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创业
古色古香的大街小巷挂满上千个大红灯笼;小孩们嬉戏、年轻人张罗招呼游客、老人们唱着山歌,尽显热闹与祥和,整个古城“活”出新的灵气、焕发新的生机。这是在龙川佗城,记者见到的一番景象。
新佗城“古味”浓郁
连日里,记者走访佗城发现,改造一新的佗城大街小巷里三角彩旗飘扬,勃勃生机的气息从千百年的砖瓦中、古屋中、古树里、古巷里、古老的护城河里渗透出来,铺天盖地,四周弥漫。
佗城是河源乃至广东文物古迹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截至目前,佗城仍留下众多古迹和古建筑,如越王井、南越王庙、古城墙、学宫、学棚、六角亭、古民居群等九百五十八个文物点。
经过改建后的佗城,各种设施焕然一新。但记者沿着佗城街观景,却能感受到千年古城的浓浓韵味。透过雕花的窗户缝隙看到,没人住的房间都被打扫干净。里面虽然没摆家具,但墙壁基本完好。现年76 岁的张立文虽已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这座房子很老了,我们非常爱护,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创业
“文化的传承、保护,更需民众的广泛参与。”佗城镇委书记陈文中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借2010 年世客会在河源市举办的契机,对佗城、越王井等一批文化旧(遗)址进行了修缮,在这过程中最成功的就是得到佗城人的支持及配合,他们为佗城景区建设出钱出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6000 多名佗城人守着古城,期盼旅游点早日完善,让这个古村落焕发新春,成为镇里的另一个经济增长点,改善生活条件。“回乡创业虽不会很富足,但也有点小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照顾家里的老少。”看到佗城景区改造带来的希望,在深圳开照相馆的罗少平也把相馆迁回老家。
景区升级改造后,给当地外出务工的人员提供了创业机会。陈文中说,景区升级改造前,游客少,留在古城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一代外出工作。自去年改造以来,不但慕名而来的游客渐渐多了,而且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有意识地回乡做点小生意,如卖些客家土特产食品、客家土箩筐等农副产品。
本报记者刁城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