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折射社会诚信缺失
导读:
刚刚过去的4 个多月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触动消费者脆弱的神经,我们究竟还能吃什么?当消费者把矛头对准了超市、企业、商贩的同时,对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期待也增加了一层。近期,有关食品的安全问题成了本报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 forum.php)热议话题。
近期食品安全事件
“染色馒头”:今年4 月初,央视报道,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超市,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随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牛肉膏”: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市场上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成牛肉。今年4 月有报道称南京市场 “牛肉膏”疯卖。
“毒生姜”: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今年4 月15 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 1000公斤。
“瘦肉精”: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今年3 月,媒体报道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墨汁粉条”:为了让粉条色泽形似、口感筋道,竟然添加墨汁和工业用料石蜡。今年4 月23 日,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获约1 万斤假粉条成品。执法人员称已经有很多市民吃了从市场上买的红薯粉后上吐下泻。
……
频繁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让我们发现平时享用的食品安全系数越来越小,危害却越来越大。网友“上官乱”说,人类离不开食物而生存,处处是食品安全问题,现在还有什么食品能放心吃的?
监管部门要负责任
那么多个部门监管食品安全,但是屏障却屡屡被突破,不禁有网友质问,有关部门为何总是在媒体曝光后才加大监管和执法,我们的监管为何不能“未雨绸缪”。
网友“加菲猫”说,对于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企业、政府四个主角都有责任,并且环环相扣,每个主角扮演的责任需要清楚地界定,既要明白共同的收益也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而针对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特点,出台更有效的措施,通过严格执法筑牢企业的道德基石,才是老百姓所最为期盼的。
诚信经营不可缺失
另有网友表示,在食品安全问题面前,明明已有不少企业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但仍有不少后来者踏上这条“不归路”,“前车之鉴”很难成为“后世之师”。除了有监管不力的因素外,道德和责任的缺失也不容忽视。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秩序经济,是道德经济。食品安全的有效检验必须建立在生产者、交易人有着良好的经营理念和诚信的基础上。
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强调,近年来相继发生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 “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让人欣慰的是,最近,从国务院到卫生部、农业部、质检总局等相继发布和出台一系列通知和公告,全国掀起一股严厉打击非法 “添加”的旋风。与此同时,对非法 “添加”者的惩罚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日前强调,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本报记者 俞冰传 文/图
上一篇:母亲节,讲述母亲的故事
下一篇:雨中站街为哪般·摩的佬抢劫乘客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