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连平县非遗保护迎来“双喜”

     本报讯(记者 蒋安春)记者获悉,在第六个“全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连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有双喜临门:“广东省客家花灯艺术之乡”近日花落连平;忠信花灯正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连平县的忠信花灯和吊灯习俗是我市民间优秀的文化遗产。忠信花灯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编织于一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造型艺术。而早在北宋初年,从中原迁入连平忠信地区的客家先民就已有元宵吊灯的习俗。

      从1999 年至今,连平县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忠信花灯节。因此,连平县近日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客家花灯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而在最近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1 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164 项)中,连平县《忠信花灯》也以传统美术类正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保护关键在“人才”

     本报讯(记者 蒋安春)日前,我市在连平县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非遗的保护,关键是传承人才的保护和培养。

      据了解,目前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普遍存在缺资金、缺人才的两大问题。很多非遗项目由于无经费保护,已岌岌可危。此外,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

      对此,与会人员提出,除了政府要加大投入外,还要撬动民间资本的杠杆进入非遗保护领域,政府则制定好相关规划,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建议将一些非遗项目纳入教育体系,设立专门学科,避免除了短期培训、讲座外再无好的传承平台,以保护这些项目传承有序,后继有人。

      此外,与会人员还指出,党政领导需要转变对非遗保护的观念,不要让众多的非遗项目在民间沉寂;要加大对非遗项目的研究,要注重对非遗项目的开发。

      据了解,我市已先后公布了三批共计57 项市级非遗名录,其中已列入省级非遗名录4 项、国家级非遗名录2 项。此外,我市还认定和公布了市第一批、第二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55 人。今年5 月,我市还将连平县“陂头猫头狮舞”等5 个项目申报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我市首用新刑法刑拘入室盗窃嫌疑人
下一篇:源城法院注重创新 七项工作受到肯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