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动员暨表彰大会昨举行
市长彭建文等市领导带头捐款。
在捐款现场各单位踊跃举牌捐款。
③去年捐款百万元以上的单位受到表彰,捧回“万绿杯”。
本报讯 7387.43 万元,涓涓细流,汇集成河。昨日,在我市开展的2011 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动员暨表彰大会上,全市机关、团体和个人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共认捐善款7387.43 万元。市委书记陈建华等几套班子领导也参加了捐赠活动,现场共捐款 8.6万元。
市长彭建文在讲话中指出,扶贫济困是一项光荣而崇高的事业,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自去年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社会各界热情支持、踊跃参与,纷纷慷慨解囊,彰显了河源人民团结互助、乐善好施的精神风貌,打造了一个政府主导、各方支持、社会参与、全民关注的扶贫济困爱心平台。
彭建文说,虽然我市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成效显著,但全市还有3.93 万户贫困户没有实现脱贫,仍有2.2 万户危房亟需改造,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他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围绕“人人奉献爱心,共建幸福家园”的活动主题,结合“双到”及“七一”党员活动,积极募集善款,大力开展扶贫活动。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在活动中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企业的奉献意识、公众的慈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彭建文强调,要认真总结去年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动员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增强“扶贫造血”功能,提高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建立以精神鼓励和政策优惠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激发人们持久参与慈善活动的热情,落实好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相关政策,调动公众捐赠的积极性;要强化资金监管,确保捐赠人对捐赠款物使用、项目实施等情况具有完全知情权。彭建文号召全市上下继续发扬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倾注真情、伸出援手、奉献爱心,共同开创我市扶贫济困活动的新局面。
做大做强回馈社会
本报讯 昨日上午,市长彭建文接见了2010 年捐赠100 万元以上的爱心企业家,并鼓励企业家们要积极把企业做大做强,在提高企业实力的同时,积极回馈社会,奉献爱心,做到扶贫济困有心更要有力。
市领导黄建中、黄少良、杨耀初也参加了接见。
彭建文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爱心企业家在去年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的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彭建文说,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创立“广东扶贫济困日”更是广东省委的一大创举,参与这种活动是光荣的,崇高的。对于企业来说,这既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也是宣传企业、扩大影响、提高企业形象的一种形式。在去年经济不很景气的情况下,我市企业家踊跃捐款,充分体现了企业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河源树立了榜样,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济困活动中来。
彭建文表示,河源政府和企业是一条心,目标就是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当前河源发展态势很好,党委政府千方百计营造一个“亲商、护商、富商、安商”的良好发展环境,企业家要大胆在河源创业发展,要做一个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家,党委政府在各方面将给予积极支持,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需要政府帮助的,尽管提出来。
彭建文强调,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市,我市的扶贫济困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一分钱都将用在本地贫困户脱贫奔康上,取之于河源,用之于河源,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企业参与到“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来。
首颁扶贫济困万绿奖
从今年扶贫济困日开始,每年活动日期间,我市将开展“河源扶贫济困万绿奖” 评选表彰活动,分别向捐款100 万元、50 万元、20 万元以上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万绿奖金奖、银奖和铜奖。昨日,31 个单位受到表彰捧回“万绿杯”。
据悉,获得“万绿杯”金奖的有9 个单位,分别是三友集团、大顶矿业、东江源温泉、隆生企业集团、富源水电公司、木京电站、坚基矿业、华南城、龙川建筑公司;东江水乡公司等6 个单位获“万绿杯”银奖;幸福房地产公司等16 个单位获“万绿杯”铜奖。
据悉,今后,“扶贫济困万绿奖”评选表彰活动将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让“万绿杯”颁发成为扶贫济困日活动的固定环节。市长彭建文表示,要让“扶贫济困万绿奖”成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投身扶贫济困活动的积极性。
我市号召各单位、企业和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受表彰先进典型,为帮助全市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幸福河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规范用好扶贫济困善款
在今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我市通过开展一系列募捐活动,再次募集了7000 多万慈善资金。那么这笔资金将投向哪里?是否会做到专款专用?就这些市民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黄建中。
黄建中介绍,在去年扶贫济困日所筹资金专项用于扶持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募捐的资金将继续用于我市扶贫“双到”工作,帮助全市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 元的24.4 万贫困人口,让他们尽快摆脱贫困。
黄建中说,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对河源这个欠发达地区和广东贫困县最集中的地区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和现实,“一方面我市可以接受上级和发达地区对我们的帮扶和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动员了河源内的社会各界全面参与扶贫济困,内外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将使我市的贫困群体得到更广泛的帮扶。”
据悉,去年,我市各有关部门对扶贫济困捐赠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实行“阳光操作”,确保了资金有序接收、规范管理、合理使用。如市直去年捐赠的1000 多万元善款已超过57%通过审批,并下拨到 121 个贫困村用于扶贫济困工作。 “今年适当的时候将把这两年的捐款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特别是接受捐款人的监督,让大家对款项放心。”黄建中介绍说,去年,我市已专门制定了“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可以确保全市扶贫济困捐赠资金得到统筹管理和有效使用。
捐款企业访谈
广东大顶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庆海:视扶贫济困为己任
无数事实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给予比索取更快乐”,河源的企业要视河源的扶贫事业为己任,要奉献爱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河源作出自己的贡献。昨日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广东大顶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曾庆海这样说。
曾庆海说,扶贫济困是一项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事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形势下的发扬光大,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广东大顶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做大、做强事业的同时,情系农村,心系贫困村,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信这次“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所展现的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时代风尚,必将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关心帮助贫困村,关心支持河源的扶贫事业。
曾庆海说,河源作为一个纯客家地区,从来都不缺乏慈善之心、怜悯之情,但是,客家人的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还缺乏更多的有志之士或慈善组织去及时地更多地弹拨。也就是说,还没有形成一种“视扶贫为责任”的法律、政策、文化的环境。他期待,“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开展,是一次“慈善乐器”的弹奏,能有一曲美妙的音乐献给温馨的春的节日。
河源鸿大房产开发有限公司伍刚:扶危济困是件大事
要建设幸福河源,就要使扶贫济困“水常流、不断线”。
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讲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说自己想要好,同时也希望大家好;自己好起来,也要帮助大家好起来。这种朴实的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于河源来说,扶危济困是一件大事,大者关乎河源的民生,小者关系到一家一户的脱贫。这次“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作为河源的一分子,公司上上下下发扬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参与,慷慨解囊。当然,要真正使扶贫济困 “常流水、不断线”,彻底解决贫困户的生活困难,主要还是靠政府的努力,这些年,政府在这方面也的确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政府的工作和民间的扶助从来都不矛盾,解决贫困的主体不应只是政府,扶贫的行为也不能停留在道义的层面。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对于每个有力量支持别人的人来说,扶贫的表象是行善,深层次则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伍刚还表示,公司将会尽最大力量,多做一些善事,多为河源作一些贡献。
本版文图 谢素德 张涛 陈仕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