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零售业竞争激烈惠及百姓
位于新市区沿江路九龙商业城的和大福百货河源店在上周停止营业。
上周,位于新市区沿江路九龙商业城的和大福百货河源店停止营业。为此,有人惊呼,河源的零售业竞争过剩了!而只要将时间稍微地回溯一下,你发现这种惊呼还不只是耸人听闻而已。上个月15日,东江首府百货在激烈的竞争中轰然倒塌;去年底,持续亏本经营3年多的福到万家河源店选择不再支撑;更早前,民润连锁卖场、好宜佳、和大福长塘店更是相继被淘汰……近几年,倒闭阴霾一直笼罩着河源零售业。“这似乎是出现了一个怪圈,只要进来一间大型的零售企业,就要倒闭几家小的。”我市一位资深媒体人说。
“美宜佳”、“快迪”等24 小时便利店遍地开花,中小型商场超市密集布点,许多新建楼盘开始“迎娶”商场超市,连人人乐、广百百货、丽日百货等大型零售企业也纷纷 “抢滩”河源。河源市区的零售业,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
群雄纷争,必有沉浮。和大福百货河源店、东江首府百货等的倒闭是正常的优胜劣汰,还是河源市区零售业竞争过剩所导致?各家自有说法。有业内人士认为,河源市区的零售业,即便过剩,也只能是相对过剩,是零售企业网点位置重叠、经营不当所导致的。
近身肉搏 部分百货倒闭
谈到东江首府百货倒闭的原因,广晟百货总经理冯成认为就是我市市区的零售业竞争过剩的结果,“河源作为三线城市,常住人口不多,整个消费市场还是处于初级状态,过多的卖场无法得到消费群体的保障”。
据悉,2009 年,河源的人口总数为348.98 万人,其中市辖区源城区的总人口为298324 人; 2010 年,市区的总人口达到36 万,较09 年增长了7 万余人,这对于零售业而言似乎是一个好变化,但有人指出,虽然去年市区人口增长幅度较大,但增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市高新区,对老城及新市区多数卖场的零售拉动作用不大。
“河源零售业的发展似乎有些反常态,我常常留意市区零售业的动态,发现这几年小型商场越来越多了,仅在旺源路包括小商店在内就有20 多家,但这些商场没有几家是能够保证盈利的。”民润平价商场经理吴树彬也认为市区的零售企业竞争过剩。
但人人乐河源店店长张峰峰却不赞同市区整个零售业出现竞争过剩的观点。他认为,目前说河源城区百货零售行业竞争过剩为时过早,河源目前许多商场超市倒闭,原因在于这些零售企业没有明确自身的定位,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经营理念。
虽然广百河源店开业7 个月仍在亏本经营,但该店店长郭梓亮也不认为河源市区的零售企业竞争过剩。他说,零售业分为百货店、超市和专业专卖店三大业态,河源市区36 万人口,只要有 70%的人留在河源消费,就可以养活一至两个百货企业,至于广百百货目前的亏损是正常的,任何一个企业刚开始都要经历一段培育期,所以这一业态不存在过剩;但对于超市商场来说,确实存在相对过剩,主要是零售企业网点位置重叠、经营不当、同质化竞争所导致的过剩。
吴树彬的一个回忆似乎佐证了郭梓亮的观点。“当时的长塘路曾旺盛一时,民润连锁卖场、和大福长塘店、友谊商场同在这一商圈布点,3 家中型商场多则距离500 米、少则300 米,实际上就是‘近身肉搏’。”8 年前在友谊商场工作、现任民润平价商场经理的吴回忆道。他说,因为布点过于密集,打折促销成为了家常便饭,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当时,三家商场同时打出‘全场商品优惠酬宾’的旗号,几乎创下当年超市的降价纪录”。结果恶性竞争前后持续不到三年,远东大厦的民润连锁卖场和和大福长塘店就以倒闭收场,如今只剩友谊商场一枝独秀。
同样,其他几家零售企业的倒闭也能找到“近身肉搏”的痕迹。福到万家河源店不远就是兴源路的广晟百货;东江首府百货则遭到人人乐对其客源的“正面拦截”;和大福河源店的对面,丽日广场正准备开业。
血拼时代 转变经营理念
在这小鱼频频被吃的血拼时代,很多人对河源零售企业的前途都不甚乐观。“还要再倒一家的”,一位陈姓商人说。不过,倒闭阴霾下,也有小鱼在大鱼中游刃有余的例子。民润平价商场旺源店距离人人乐不到500 米,但 “人人乐的开业对他们的营业额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反而他们还在扩张。为什么它能屹立不倒?吴树彬说,这得益于民润平价商场旺源总店的差异化路子, “我们有自身主打的拳头优势,那就是平价农产品做得比较突出, ‘黏住’了相当部分的消费群。换言之,就是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优势抢占区内其他空白点。”
百货零售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关键要明确自身定位。“许多零售企业都打着百货的名号,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百货。”郭梓亮说,对百货、超市等概念的不理解,导致不少河源零售企业自身定位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发展。
郭梓亮指出,百货店必须包含服装、化妆品、皮具、日杂用品、食品、餐饮、娱乐等等,要应有尽有,其辐射人群可至整个城市,例如广百河源店定位河源地区中高收入的消费群体,将慢慢把广百品牌影响力辐射周边的五县一区。而超市卖场是有区域性的, 其消费群就是其周边的居民。
“若这些零售企业能根据周围居民的消费习惯,及时调整自身的定位,完善与之相匹配的配套服务,再引进相关的项目及商品品种,还是有市场的。”张峰峰也认为,河源的零售行业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新闻1+1
大型连锁卖场正改变着市民的消费习惯
价格与环境成市民首选
当越来越多大型连锁卖场进驻河源,意味着市民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广;与此同时, 受这些大型连锁卖场的影响,河源人的消费方式也正慢慢改变,除了注重商品价格外,也会看重购物环境的好坏,大家对于商业的口味也越来越刁。
“我现在购物都货比几家”,家住中山大道永乐花园的张大妈说: “每次拿到各大商场的宣传海报,我都比对着看,哪有特价优惠的就到哪家去买。”随机采访时,记者发现和张大妈一样的市民不在少数。
记者在走访中调查发现,在今年的“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市各大零售企业为吸引更多的客源,几乎都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但是,并非所有开展“五一”促销活动的卖场都能实现客流爆满的意愿。家住旺源路附近小区的邹女士告诉记者,每逢节日她都会收到许多卖场派送的商品优惠宣传海报,发现它们的商品优惠价格都差不了多少,而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她更愿意选择环境较好的大型卖场购物,既不拥挤又可以闲逛,还可以买到更多心仪的物品。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对记者说:“现在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常常约上三五个好友逛商场,但不一定是为了购物,更多的时候是出于娱乐休闲的目的。”对此,人人乐一位管理人员则认为,河源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已经向珠三角等发达城市靠拢,传统的卖场在不久的将来必然满足不了当代消费者的需求。
吴树彬说,许多旧零售企业无论是产品布局, 还是经营理念,都相对传统或落后。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提高,这些企业势必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如今,一些大型连锁卖场进驻河源虽然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原先的零售企业,甚至淘汰了许多实力较弱的商家,但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提升了河源城市消费的品味。
本报记者 黄晓晴 见习记者 吴志坚
更多有关河源零售业的相关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search.php?mod=forum&searchid=2&orderby=lastpost&ascdesc=desc&searchsubmit=yes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