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轻重有度,褒贬有节——批评学生要恰当

     中学生,或多或少总会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加敏感和具有逆反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批评时要把握 “火候”。这样才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批评是一种负激励教育手段,运用得当,可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运用不好,其负面效应可能大于正面效应。因此,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三思而批”。

      首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批评犯错的学生之前,要先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个性情况等。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找出正确的方法来批评学生。比如有些学生是来自城市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平时连大声呵斥都没有。这部分学生心理特别脆弱,稍微方法不对,就有可能导致学生想自杀或者是自残。所以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和研究学生。

      其次,批评也可以说得顺耳、悦耳。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大部分人都有本能地排斥别人批评的心理。作为老师,在不得不批评学生的时候,也需要尽量用一些技巧把逆耳的忠言说得动听,使学生容易接受。批评之前,能找到批评对象的优点进行表扬,造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再指出其问题时,往往易于为对象接受。对于自尊心强,性格内向,容易产生对抗情绪的学生我们更需要采取先褒后贬的方法。表扬是为了从感情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对方的抵触情绪,以免产生对抗,然后再给予合情合理的批评,这样学生便易接受。

      再次,责备学生要注意场合。

      学生现在这个年龄都是比较爱面子的,千万不能在公开场合对犯错的学生加以指责、批评。不顾及场合的责备或直言,往往因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会使学生无地自容,抬不起头,产生逆反心理,不接受教育,而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因而,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注意地点的选择,最好不要在班级里、办公室里、教室走廊里,而应该选择人少、周围环境幽静、可以够让人心情愉悦的场所甚至是自己家里进行,这样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也容易接受。

      另外,批评的语言也要尽量生动、有趣。

      在批评学生时,我们作为老师都是善意的,我们的出发点无非都是想使自己的学生能变得更好。但往往由于措辞不当,导致学生的反感,根本无法达到批评教育人的目的。不要用毫无感情色彩的词语去责备学生,更不要用赤裸裸的直言直接对学生说“你真笨!”“你真是无药可救了!”“你白痴啊!”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如果你这样说,学生或许就会在心里想:“是啊,我就是白痴,我就是无药可救了!看你老师拿我怎么样?”一般情况下,如果直接地批评学生的话,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一些生动形象的讽喻、夸张、类比之类的话语,则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更容易接受的同时,心灵也能受到深深的震撼。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比一些粗暴的批评所获得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应该把一些批评的话语用一层“糖衣” 包起来,再轻轻地送到学生的手里,由学生自己去品尝、去反省。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愿意积极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达到理想的效果。

      最后,要关注学生被批评后的情绪。

      尽管有些学生知道自己确实做错了,也明白老师批评自己也是应该的,但是被批评以后,心里还是接受不了,有的或者是过于自责,觉得自己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有的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有的是觉得自己很委屈……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关注学生被批评后的情绪,以帮助学生能够很快地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老师在批评犯错误的学生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其次要注意语言艺术,还要顾及场合,最后还要关注学生被批评后的情绪。方法多种多样,面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上一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英语
下一篇: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