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启发式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因此,思想品德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并从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原来那种“上课讲本本,下课背本本,练习抄本本,考试考本本,考完就忘本”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时代的要求,时代呼唤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有教师的积极努力,而学生则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那么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在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的角色,不塞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通过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积极思考、探索和发现科学真理,掌握知识。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一、加强新课导语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要求课堂语言要生动、准确、风趣和富于启发性。教师要善于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考,以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事物的意境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趣味盎然,乐学不倦。所以,新课的导语设计是十分关键的,有时一两句话或一个实例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的动机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如初一的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为了引出这一话题,上课一开始,我就问:“大家一定见过老农的手,请讲讲是什么样子的。”我校虽是所城区中学,但很多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他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老农的手黑、粗糙;有的说老农的手有皱纹、裂口,显得很脏。我连连点头,马上又问:“难道老农的手生下来就是这样的吗?” 学生更活跃,有的说,农民的手原来与我们一样,经长年劳动才这样的;有的说,夏天,烈日炎炎,老农要下地干活;冬天,北风刺骨,老农还有忙不完的事。我表扬了同学们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表现,接着又问:“通过这双手你还想到什么?”教室沉默了几秒钟,但马上有同学举手:“老农用这双手,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劳动,不知生产了多少粮食、水果和蔬菜。”有的说:“老农几十年来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后神情严肃地指出:“同学们,老农用这双手不知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而社会上有些人看不起老农,不尊重老农,这是极其错误的。”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我顺利地开始了新课的教学。

      由此我感悟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十分巨大。这就是俗话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你这节课很感兴趣,学习的欲望很强烈时,那么对于传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将会是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乃至于劳而无获。

      二、运用生动的例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观点和原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生疑、质疑、议疑和解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向自己发问,培养学生勇于质疑解难的精神。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大道上,我起着引路、搭桥、开窍、点拨和讲评的作用。如在讲《感受现代科技》这一课时,我先是向同学们展示70 年代的交通工具、家庭设备等图片,然后要求大家观察生活,列举实例,说一说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通过把两个不同年代的生活和生产进行对比,这节课的重点也就突出了,再结合课本,同学们自然就明白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以启发引疑,设置了“生疑 ——思疑——解疑”的全过程。学生对问题产生了疑问,老师抓住学生的疑问,掌握时机,进而启发,同学们有兴趣了就会跃跃欲试。在 “生疑——思疑——解疑”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地位,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探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了思维,增长了智慧。

      三、启发诱导,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诱发学生对问题展开争论,让他们各自申明理由,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是排惑解难深化知识的好办法。比如,讲《感受大自然之美》时,我要求同学们以 “美在大自然”为题,搜集有关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课堂上,同学们先是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然后精选资料在全班展示,大家一起讨论大自然美在哪里,说出自己眼中的大自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不但掌握老师已涉及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掌握老师未涉及的知识和能力,并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以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总之,启发式教学必须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初中生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于一些深奥的问题还转不过弯,因此,教师在启发学生时,首先应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巧妙提问。只有不断设疑并引导学生释疑,学生的思维才会有目标,学生才会感到思维的魅力,品尝到思维这颗智慧果的甜头。其次,启发式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就不能使思维活动有大的障碍,更不能使思维活动偏离正确的方向,所以我们要适时加以点拨。最后,采用启发式教学虽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整节课教学只用启发式教学,学生会很容易疲劳。因此,我们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自己的特长和学校的设备等实际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下探究式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下一篇: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开展实验教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