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作文教学探究
从教初中语文以来,常常遇到老师一说上作文课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老师要他们交作文,他们就敷衍、搪塞,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写作欲望。作文教学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语文教学中却是最薄弱的环节。我认为这主要是在作文教学思想、方法、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偏差。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初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以便探索出一条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新路子。
一、当前初中学生作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1.学生对写作文没有兴趣,忽略生活,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常言道:无欲不举笔,无趣难下笔,无情难成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奋发学习的催化剂。而现在农村的大部分中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为了应对考试而写作。写作不是兴之所致,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是自身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老师一点一滴的加以培养。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为什么一写作文学生总反映无话可说,是缺少生活素材还是缺少感悟?旧的教学观念,老师和学生大多以为语文就限于课堂上,将生活与语文割裂开来,导致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写作素材千篇一律,感情枯燥缺少独特体验。
2.学生的阅读量较匮乏,较少阅读书籍,积累一些精彩语句,所以中学生写的作文内容比较空洞,大多是夸夸其谈。我发现有相当多的中学生语文水平低下,读书水平不高。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顺利地表达自己意见,词汇量少,语言平淡,怕写作文,一遇上作文就愁眉不展,错别字、病句屡屡出现,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而这些状况正是由于学生课内外阅读量过少、阅读面过窄造成的。据有关调查得知:①我国广大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特别是农村学生更谈不上有多少阅读时间和数量;②多数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很少,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竟然根本没有读过“一本”名著。
二、应对措施
我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作文教学实际,以及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方法。
1.恢复自信,激发兴趣。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得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只有产生了作文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水平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首当其冲应该让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告诉他们“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语),写作就是用自己的嘴说真话,用自己的眼睛看社会,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思索未来,真实完善地袒露自己。“作文无差生”,写作就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充满个性的文章。我们对学生应该具有一双慧眼,赞扬的语言、手头的分数,我们有时过于吝惜了,为何不将这些变为褒奖学生点滴进步的有利武器呢?相信在老师大力的关注与持续的赞扬声中,学生定会驾起“自信” 的风帆,划起“创造”的双桨,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从鼓励、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报刊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养成勤写作的好习惯。
2.生活与作文相结合。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一定要把学生引向生活的光明之路。”俗话说:“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也主要来自生活实践。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生活,就是要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写作素材。《语文建设》中就有一篇文章《回归生活,重塑作文之魂》就讲到:“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到生活中找素材,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许多学生认为,他们生活在“四角的天空”里,每天重复着单调的四部曲:上学—放学—做功课—睡觉,无从积累写作素材。其实,在他们的身边,随时都在发生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不过因心不在焉而熟视无睹,使那些有丰富内涵的平凡小事从他们眼前悄然而逝。因此,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他们积累生动的写作素材。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每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
3.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初中学生精力旺盛,记忆力强,老师要抓住这个时机,让他们多读多背一些名言、名句、古诗,经典优美段落、篇章;多读一些名著,存储大量的写作材料,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老师还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将自己读到的经典句段记下来与老师同学分享。以此来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对那些“懒汉学生”老师还应该督促检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不然,学生“三分钟的热情,两分钟的干劲”就不能读有所获。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在阅读方法上做指导。如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浏览、摘要呀等方法怎样用,哪种方法最佳等,都要让学生掌握,有助于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4.坚持写周记,摘抄,注重学生语言方面的训练与积累。我认为必要的语言训练与积累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让学生多动笔,每周写一篇作文,力求让语言能精确地表达心中所想。如经常有意识地引用成语、名言、诗词、歌词,灵活变换句式,采用多种修辞句来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平日练笔中就努力锤炼语言,日积月累,语言必将会流动起来,文章必然会少一分呆板,多一点灵气。另外,一定的记录也是必要的,学生们从词典、字典、杂志、散文、诗歌中看到的古诗文名句、典故、轶事、一些精辟的见解,思路逻辑,甚至一些统计数据,并不时地考虑如何在作文中去运用它们,让它们真正地成为能自如进出头脑的语言材料,这样写出的作文定会收到“形神兼备、文采飞扬”之效。
总之,作文教学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具体怎么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全靠教师的教学实践,只要能提高作文教学的写作水平就是可取的。我想只要功夫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上一篇:追寻民族的根——谈音乐中的民族元素
下一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