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对中学体育田径课教学的探究

     [摘要] 新课标的推出给我国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开展阳光体育、健康成长又给我们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综合文献资料及对龙川县各中学体育教学的调查,结合归纳个人经验,对以田径为主的体育教学进行探讨,旨在使田径教学生动化。优化田径课教学内容、改变创新练习方法等改革措施,使田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提高中学田径教学质量及提高教师素质等。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田径课  生动化  学校体育

      前言

      新课标强调体育教学应以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强调学校体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而各中学体育教学以田径教学最为普遍。田径是枯燥的、乏味的,结果导致学生喜欢体育却厌恶上体育课的局面。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下得不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没有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效果。虽提倡“快乐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但是并没有在根本上和实践上解决与实施。上好一堂田径课,使之生动化,不但需要学生充满热情,积极参与,还需老师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置与创编,要有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思想与态度。此外,对学生的全方位了解,取得学生的配合需要师生对体育课的实质与意义的了解以达到共鸣,使枯燥的田径教学生动化。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的综合与分析

      2、我对在龙川县城几个中学的在职体育教师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他们对田径教学改革的认识和建议及目前实施中存在的阻力

      3、综合归纳,结合笔者在体育教学体会三、结果与分析

      据调查,龙川县各中学的体育教学是以田径教学为主,而且多数以传统教学,“放羊” 式教学为主。教师普遍反映体育课不知怎么上。在对学生的走访与调查中,我一共访问了72 个学生。90%的男生喜欢体育而讨厌上体育课,女生约占82%。而男、女生约90%以上特别不喜欢上田径课。结果表明,男女都喜欢体育却讨厌上体育课,尤其是田径课。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学校及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体育教学的社会地位虽然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普遍存在,体育教学仍得不到重视。不少资料显示,目前中学教育普遍存在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而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现象。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厌学情绪。

      2、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特征

      生理与心理在不同发育时期有其不同的表现特征。中学生是青春期的高峰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促使他们具有自己的特点:男生好斗,攻击性强,他们喜欢竞赛。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活力。女生因为第二性征的出现和身体的发育变化,渐渐地养成文静的性格,怕脏、怕累、不好动,有对美的追求,而又不完全理解美的实质,对自己的生理特征不够了解,缺乏第二性征常识,害怕且担心上课带来的影响与心理作用,导致在上田径课时女生都不喜欢。男生只有少数体育尖子生为满足好胜心而配合上课外,其余的也是任务式地上课。中学生不论男女都有好玩的共同心理特征,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田径课变得更枯燥无味,学生出现厌课现象。

      3、学生缺乏体育观念和兴趣

      “快乐”与“以人为本”的新思想新观念虽然宣传面非常广泛,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还有部分人误解了这种新的观念。在中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快乐体育”与“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田径教学应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是田径课失去了激情,没有了兴趣,加上教师在改编创新方面的兴趣亦不浓厚,所以这样的田径课显得不生动。

      4、传统的教学形式与手段使中学田径课枯燥无味

      从以往乃至当前的中学体育课不难看出,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教材、教学、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兴趣的爱护以及独立自主的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热衷于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成绩,或过于强调 “达标”及升学考试的体育项目的检测,导致本来是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典范反而成为了应试教育的附属品。体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延续着“示范——讲解——练习”的传统模式,显得很呆板,并且思想不开放,认为投掷就是器材的一种掷远;认为跑就是不停地绕圈跑;认为跳跃就是固定的起点再测。没有清除陈规思想、解除传统的教学模式,田径教学自然枯燥无味。

      四.建议

      1、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及田径课的态度,培养体育爱好及兴趣

      培养体育爱好是实现田径教学生动化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学体育课的关键是锻炼身体,达到身心健康,有益学习和生活。培养体育爱好,要注意学生体育专长的发挥。由于学生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因人而异,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应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加以肯定,公开表扬,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转变教师教育思想观念是关键

      注重运用教材教法形式的可授性和灵活性。在反复研究、吃深吃透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合情合理,教学手段的科学新颖,课的结构形式适宜,备课教案的精心设计,竞赛游戏的合理运用与教材的合理穿插,以及准备活动的多样化,场地布置合理等,均能为田径教学生动化奠定基础。

      3、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此外,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也有助于转变厌学的学生的态度,变消极怠工为积极参与。

      五.小结

      田径教学改革应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优化田径课教学内容、加强理论知识教育、改变创新练习方法、改革评价考核制度、改善硬件设施、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几方面入手,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及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是中学生田径教学生动化的关键。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用新的体育思想来指导教学手段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游进前、田径教学与快乐体育[J]、田径[M],2001.2。

      [2]果波、张春伟、田径快乐教学方法[J].田径[M],2001.3。

      [3]刘昕、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理论思考,中国学校体育;2004,60-61。

      [4]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0。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的合作学习之我见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成绩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