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小学生,由于孩子小,世界观尚未形成,动手、动脑的能力稍差,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多讲、多练、讲明白了能让孩子接受就行了。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一直统治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这一模式,恰恰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孩子们创造、想象的空间。这样,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就不能形成,甚至一提到语文,自己就不知学什么,只能靠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一些生字,解词。其实,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这样才能为以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朝着素质教育方面改革,让教育创新与课堂同在。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如何改革?

      一、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领路人,又是一个学习参与者,教师既要给学生积极的引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应以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形式多样的方式去组织语文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以课堂教学的小片段《西风胡杨》为例,教师先播放两部分风光片,让学生观看胡杨的样子和它的生长环境,对胡杨的外形有直观的认识,然后教师设计“寻人启示”如下:

      寻人启示

      我是一棵贪玩的小胡杨,生长在遥远的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前几天,我一个人悄悄地跑出来玩,直到现在还没回家。我的爸爸一定会很着急的,我也很想爸爸,可我找不到我的爸爸了。同学们,我的爸爸的特征是( ),如果你们有谁看到我的爸爸,请告诉我,我一定让我爸爸谢你。

      贪玩的小胡杨

      x 月x 日

      学生根据启示读课文,找出写胡杨的语句,看谁能把胡杨的特征归纳得最正确,帮助小胡杨写完寻人启示。

      教学一开始就以新奇的“寻人启示”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让学生读课文,归纳出胡杨的外形特点,补写完“寻人启示”。这样安排,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抓住要点,并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

      二、调动学生的感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行动起来,让他们全情投入,在游戏和实践中寻找“欢乐”,发现语文学习规律,在全身心愉悦中得到发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敢于把游戏引入课堂,把知识融合在游戏中,使孩子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开发智力,这又是使课堂民主、创新的好办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便是一种以“动” 促“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有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孩子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大多数学生形成了“乌鸦真聪明,它往瓶子里投小石子,终于喝到水”的共识。可还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他认为石子会把水埋没。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答案,教师没有马上作出判断,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得知当瓶子里只有大半瓶水的时候,乌鸦才能喝到水。而书中说瓶子里的水也不多,若是小半瓶,甚至更少的话,乌鸦就喝不到水了。利用儿童“玩”的特点,用激情幽默的教学,演绎教材的内涵,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这样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进行了结合,使孩子们不仅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同学们在课堂观察,演示,操作,凭借自己的手和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享受着手脑并用的愉悦。课堂里到处洋溢着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的欢乐。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小学语文教学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让我们把创新的种子细心地播洒在这方沃土上,来日定能绽开朵朵艳丽的奇葩。

     






上一篇: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副语言教学须遵循的原则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