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基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低年级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在近年教学工作中采用以下一些措施和方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对所学的课文乐于读。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前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教《温暖》一课,我问:“温暖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温暖就是暖和的意思。”我又问:“一年四季哪个季节的气候是温暖的?”学生说:“春天。”这时我出示图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提问:“图画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学生答:“一个深秋的早晨。”深秋的早晨是寒冷的,为什么图画和课文都写着“温暖”呢?一个学生说:“因为有周总理在那儿,所以是温暖的。”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说:“温暖”在这里说的是什么?学生答不上来,我乘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通过阅读,观察图画,学生理解了课文。他们知道一个领袖如此关心一个普通的清洁工人,真是冷在身暖在心。因此课题用“温暖”做题目,突出了周总理热爱人民的光辉形象。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指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读书,掌握读书的方法。
二、重视词句教学,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弄懂了词、句的意思,才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反过来,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才能体会到语言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文,要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小壁虎自己“挣断尾巴”是“借尾巴”的起因。“几个爬呀爬” 是事情的经过。“ 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是事情的结果。因此我抓住课文的几个中心词“挣断、爬呀爬、长出”展开阅读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学生理解到出现的几个“爬呀爬”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启发思维,鼓励质疑,发展学生的智力
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千方百计地增加思维活动量,促使他们多读多想,熟读精思,逐步学会思考问题。教师提问是使学生熟读精思的重要方法。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教学课文时,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想,从而使学生读书时眼到口到心到。“俯而读仰而思”,逐步养成用心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
提问要启发学生的想象。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没有把事情结果明确地写出来,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教这样的课文,我往往抓住结尾出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如学《坐井观天》,结尾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我问:“青蛙跳出来没有?”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为了证实谁说得对,跳出了井口。一看,惊奇地说:‘天真是无边无际,小鸟没说大话。’”有的说:“青蛙不敢跳出井口来,因为它怕自己说的是错的。”我都表扬他们想得好,说得合情合理。
“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向学生提问,还重视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想想每个词是什么意思,每句话讲什么,课文里讲的道理自己懂不懂,句子换一个词语或把一些词的位置调换了是不是一样……?学生只要提出问题,就表扬鼓励,并给予解答或引导学生自己解答。经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可以逐步得到提高的。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引导有方,是可以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的。
上一篇:浅谈小学英语的会话教学
下一篇:浅谈教学中“分层次教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