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指在传授同一个知识点内利用学生素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和课后根据需要不同作不同的处理。即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分层次、知识讲解分层次、课堂课后练习分层次。通过这种方法可使接受能力较高的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也能使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点,并能使一个知识点生动、活泼、深刻地植入学生脑中,达到一种更好的效果。下面谈谈“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分层次
1.确认学生素质,了解学生情况。学生素质的好坏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因此在实施之前一定要正确对待。总体上是分为两大类,即把一些理解能力较强、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分为一部分;一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分为一部分,这就是学生的分层次。把这个教学中的客体按实际情况处理好、安排好,才能把以学生为客体身份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搞好。
2.利用不同渠道,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是方法,所以必须要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得当的方法。可在单元测试、一堂课、回答问题中积极运用。如在单元测试时,应根据试题的难易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测评。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应侧重于做知识性较强、较难的试题,知识性较弱、题目较易的可不做。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反之。这样一来既给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摆脱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在一堂课中,教师应先熟悉课本后再制定几个不同的题目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并要求他们作答,这样既可使不同素质的学生掌握课本内容,还可以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二、知识讲解分层
1.熟悉知识点,透彻理解内容。要想把知识点转化给学生并在过程中做到自由发挥、胸有成竹,就要求教师在这个知识点的内容、联系、内涵、外延等,并重点把握这个知识点的社会性和客观性。在熟悉知识点后的基础上再把这个知识点分层次,当然这个层次必须以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基础。即制定一套讲解方案(对思维、理解能力较好与较差学生的讲解方案,当然这个方案还包括课后问题的问答)。
2.积极实施,自由运用。在知识点讲解和提问分层次后,剩下的就是如何把这些东西转化给学生了。一般来说,知识点的讲解是在一堂课之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总体来说,讲解知识点应分为两种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理解、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采取思维性较强、缜密,把知识同社会等联系的方法进行讲解。对于理解、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可采取深入浅出、多举例的办法,并且不要用太多的篇幅。这样既可使他们较好地接受知识点,又可使他们趣味盎然。
三、练习分层次
传授完知识点后,如何才能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这就需要配套练习了。练习不但应分为课堂和课后两大类型,还应分为难和易两种类型。针对不同层次和素质的学生,施于不同的练习。在课堂上练习时,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安排少量、简单的练习,或不安排,而先让他们看书或共同讨论或提问来消化课堂内所学。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安排较难的习题的基础上应加强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严格按照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的思路而完成练习的基础上,能基本形成自己对知识点的见解。课堂练习完接着就是布置课后练习了,同课堂练习所不同的就是:在布置的分层次的练习里,不管是哪类学生都必须完成,而且还要把自己在练习中所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上。通过练习的分层次和一些小技巧的运用,不但可以让授课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低层次促进学生的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中实现教学中“认识—理解—巩固—运用— 发展”的效果。
四、应注意的问题 1.实事求是,忌“一棍子打死”。学生的分层次是基础。这个层次是否合理客观,全靠教师对他们的了解、评价。因此在这个问题中必须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哪些好、哪些差,都要有个客观的标准。如果把好的归纳入差的或把差的归纳入好的都会导致效果不突出或教学手法不能顺利实施的境地。因此对待这些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一种“模糊”的态度。所谓“模糊”,实际就是一种事情处理上的技巧:不能采取非常严格、分明的阵线,而是采取“泛”的态度,以免留下真空地带。但这并不是不实事求是。所以在学生分层次时不但方法要得当,也要有针对性,不能一棍子下去就把他们打倒,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2.宁缺勿滥,勿急勿躁。实施“分层次教学”时,方法最为重要。要对口、要精炼,不能因为知识点的深奥或复杂而采取较盲目的做法。如讲解知识点时该简的简,该精的精,在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同时,同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起来。当然这是要建立在教师是否能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的。学生不了解或难掌握的,教师不必多费无所谓的重复,宁可让学生慢慢去理解或进行课后辅导也不要操之过急,要掌握分寸。
3.“ 勿以善小而不为”。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认真对待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对象,对低下层学生不能抛弃或不理不睬的态度。作为教育者,他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并且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被教育者掌握技能。在面对不同层次和素质的学生时一定要端正心态,即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提高和掌握技能的。不能对低层次和素质较低学生只采取形式上的“分层次教学”,而是要从内心深处理解并实施行动。特别是在布置课后练习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接受情况,并在课后练习上交后认真检查、听取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完成情况上在进行有目的的课后辅导,从中使他们切实的得到提高。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看似简单但操作较为复杂的教学方法。积极并努力地把它运用到教学中来,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和持之以恒的耐心,但它的效果是显著的。它有利于教师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均衡和全面发展。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初二现象”探究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