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现象”探究
“初二现象”指的是学生个体在面临新的学习任务与挑战的进程中,由不适应到适应,再转入缓慢低靡的“高原”现象。它常表现为一种阶段性的“停滞”和群体发展水平的“分层”,乃至其发展轨道的“偏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二年级的学生最难教,以致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做初二年纪的班主任。由此可见,探究初二年级的学生生理和学理特征、研究初二年级学生的教育措施成为当务之急。
一、“初二现象”的具体表现
1.叛逆现象。初二学生是整个初中阶段最为叛逆的,是初二现象的首要表现。他们往往表现为对老师、家长的教育听不进去,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屑一顾,甚至于“无法无天”。
2.早恋现象。初二学生正值十四五岁,生理逐步发育成熟,出现第二特征,他们对异性开始有了好感,再由于受网络、影视的影响,于是出现了“早恋”现象。
3.逃课现象。学生不仅掉队了,而且想听都听不懂了。他们逃避知识,由于听不懂;他们逃避教师,因为不愿听;他们逃避责任,源于无颜见父母;他们逃避自我,基于不愿剖析自己。
4.打架现象。初二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情绪容易激动、冲动;自制力差,再由于其天生的叛逆,往往因一句话而拳头相向,引发打架斗殴。
二、“初二现象”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
初二学生处于初一学生和初三学生中间层,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和同学、老师,情感出现消退,他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性,又无高年级学生的那种理智性或保守性,其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的思想比较敏感,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常常会引起迅速反应,他们自尊心强,争强好胜,敢作敢为;他们忽而对这个感兴趣,忽而对那个着迷;今天满怀信心,明天却消极沮丧;常常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二)主观原因
1.生理上进入青春期。初二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生理发育逐步成熟,第二性特征开始出现,身体发生剧烈生理变化,一方面心理上充满好奇,疑虑,恐惧,迷惑不解;另一方面又感到羞涩和不安,对自己的性发育现象,躲躲闪闪,本能地对异性疏远和反感。随后又出现强烈的性冲动、性意识,产生怀春心理。对异性又开始注意和关心,尤其是对自己仰慕的同龄异性有好感,产生接近和追求的心理。八年级下学期表现较为突出,他们希望在交往、接触中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和好感,开始追求异性和恋爱。
2.心理上渴望独立。生理的发育成熟必然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初二学生心理极其不成熟,一是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其实什么也不懂,他们渴望独立,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约束和管教。
三、对策与措施
针对初二学生以上的行为特征及表现,必须采取继续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初二学生健康成长。
1.关爱每一个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倾满爱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于初二的问题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要更多的偏爱他们,对他们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尊重他们的人格,恢复或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对不正当的心理需要,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给予正确引导。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学生主要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和心理训练,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健全人格结构,改善心理稳定能力;增强智力和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心理优势和精神潜力,克服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对心理缺陷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训练和纠正教育,采取谈心、对话、座谈、家访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逐步转化为心理健康、心理品质良好的学生。
3.加强青春期教育。初二学生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现在的网络时代,更是要高度引起关注。学校、家庭因必须加强这方面的预防教育,要采取及时的措施,如定期召开男、女生青春期教育会,讲清青春期应注意的有关事项;同时,要充分运用生理卫生课,加强性知识的教育,以达到预防教育的目的。
4.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展示自身才艺提供舞台或机遇,激发其成就感心理。通过开展适合学生兴趣和特长的集体活动,如各种兴趣班、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逐步摆脱学生自我中心的束缚,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5.加强家庭、学校、社会联合,形成教育合力。作为学校应该不断完善育人机制,提高德育实效,加强与家长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定时定期召开家长会;同时全社会应积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校综合治理;作为家长,应主动加强与老师的联系,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多让孩子感受亲情的温暖,为其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之,我们应重视和加强对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的研究,变初二现象的“危险期“为 “安全期”,使他们平稳过渡,健康成长
上一篇:浅谈教学中“分层次教学”
下一篇:让学生健康成长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