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教育改革也发展有十年了,但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多数美术教育者只注意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上课就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临摹,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只认为画得 “像”就好,没有真正用“心”的参与,他们的作品自然就体现不出个性,更谈不上创新。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变,总让学生以某一样板或模式来进行绘画,没有教育创新,久而久之学生就以“像不像”这个标准来评判自己的作品。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潜能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调动学生好奇心,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创作,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每一堂美术课,不论是鉴赏课还是绘画课,都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充满美感的气氛,因为这是学生审美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心理氛围条件,整个过程气氛轻松,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工具材料,发挥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

      二、鼓励自由创作,点燃创新火花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在尊重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课本知识点,根据实际情况从课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然后通过介绍新技巧、新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题材,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的见解并表现于作品上。我们要明白,创新不等于创造,创造是自己独创的,创新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因此,只要学生的作品能表现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就应给予鼓励,教学中,要做到少提一点要求,多给一点自由,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在绘画过程中,学生为了营造特殊的肌理效果,可能会运用剪贴画技巧、拓印技法等技巧混搭使用,颜料、粉笔、沙粒等什么材料都用上,出来的效果也许并不理想,教师也不能立即否定,而应表扬他的创新,如果效果还不错,还可以展示学生的“成果”以此来鼓舞其他同学挑战和创新的勇气。有自由的创作空间,学生的兴趣才会越来越大,老师的教学思路也会越来越宽广。

      不局限于某种技法,把课堂传授当作开放性的探索活动,相同的课堂内容也能生成不同的创作题材,学生进行艺术再创造就不再是“像不像”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

      三、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创新能力

      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美术课的优势在于能开发学生的形象和直觉思维的潜能,是非逻辑性思维。非逻辑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即是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活泼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课时经常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任何一种创造性劳动的前提就是身心自由,艺术课的通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手段,如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欣赏了抽象主义作品后,可尝试播放音乐,让学生尝试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发挥联想和想象力,自由创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与美术的通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创作勇气。四、改革评价方法

      美术教学评价也同样要创新,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要加强过程性的评价,使评价与教学协调统一。评价的形式也应根据课堂需要而变换,如在鉴赏内容学习后可以采取自我评价方式,让学生总结反思学习的得与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创新表现给予综合评定。在绘画内容学习后可采取小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通过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使每个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还可进行作品展示,加强了学习的兴趣。

      创新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学的任务要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教师只有认清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才能落实到行动,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应新形式的创新教学。

     






上一篇:历史试卷讲评课模式初探
下一篇:浅谈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