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要大胆改革探索,寻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有助于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要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备课,紧扣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变换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课后反思等方面去做。

      【关键词】语文 教学 课堂效率 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课堂教学则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在当前课改的形势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成为每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我在讲课中一是引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名人轶事、历史知识、文坛掌故、典章制度等。这样,既吸引了学生,同时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例如,我在教《孔乙己》、《范进中举》时,把古代科举制度的有关内容穿插讲解,以此诱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懂得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二是模仿课文中的角色,自唱自演。如此,学生学习的兴趣便油然而生。如我在教《社戏》、《看戏》等课文时,为了引入课文,我先学唱了一段京剧。学生一听,先是惊奇,后是叫好。自然,此举已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创设了学生想学的最佳情境。又如,在教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时,我学着毛泽东的韶山话把这首词背了一遍。结果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北国风光”,如同身临其境。此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寓教于乐,同时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精心备课,紧扣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

      备好课是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至少包括三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如《鹤群》一文,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我通过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鹤群飞翔的词语去仔细品味、体会,然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朗读,使学生感悟到鹤群飞翔景象的壮观和鹤鹰搏击场面的惊险。最后;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抓教学重点问题,还需要一提的是,有些课文,如《故乡》,它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和要点。这些备课时忽视不得。《故乡》的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的不幸遭遇。难点有好几处,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含义深湛、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突出地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因此,紧扣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可亲”是保证学生“亲其师”的前提。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尊重。坦诚的理解和合作,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理解是由师生共同参与和构建的,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和对话交流为主要特征。理解需要师生学会“换位思考”。合作就是师生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和方式参与课堂教学。合作需要重塑师生的角色形象。传统的师生关系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种“容器观”下产生的桶与杯式的师生关系禁锢着人的思想,束缚着人的行为,是现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障碍之一。而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则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变换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观点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到能引起学生兴趣,能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吃透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变换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如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诵。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致极高,精神也高度集中,课堂效果非常不错。试想,这样的课学生怎能不喜欢。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不断改变授课方法,以新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例如:在讲《岳阳楼记》时,我抛开古文串讲的方式,采用逐步提问的方法。如:本文描绘了岳阳楼的哪些景色?作者通过写哪些具体事物来写景?为什么同样写了岳阳楼的景色,给人的感觉不同呢?写景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等等。学生为了找准找全答案,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读课文。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兴趣,而且锻炼了他们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效果非常明显。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经常有意注错音,写错字等,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批改,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赏析诗歌、精美散文时,我采用吟诵的手段,有时配上相应的音乐,让琅琅书声代替老师无休止的讲解。使文中之意皆出于我之口,文中之情皆出于我之心。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将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互动的群言堂。如此多样的教学方式,自然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

      五、注重课后反思,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教学设计上的思考,还要有教学后的反思。教后反思是教师课后的认真总结,把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不足,疏漏之处或本节课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反馈于下一节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促使教师积极探索先进的教法、学法,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善、美,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学生负担。进行教后反思,也有利于实现创新教育。教师若能对自己上的每节课都进行反思,如反思环节设计、语言启发性、对某生的态度、学生提出某个问题、教师给出解答是否正确、对突发事件处理等情况进行回头看,并记录分析原因,作为下次上课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来指导所上的每一节课。这样,教师就能不断超越自我。

      总之,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只要在课前准备充分,课中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具有灵活机智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后善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就一定能成为一个轻负担、高质量的好教师而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张立新、张丽霞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7 月。

      2、《课堂模式论》查有梁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6 月版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上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