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环境中感受语文的气息,可以增强学生读书的意识,唤醒学生阅读的激情,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可以激发学生内部的动因,引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争吵》这篇文章和学生的生活很贴近,因此,我在上课前,为了创设阅读氛围,设计了这样的一段情景对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学们,你们平时跟同学吵过架吗?吵架后心情怎么样呢?今天,老师带你去认识一对好朋友,他们平时一起上下学,到哪里都在一起玩耍,可今天他们也吵架了,他们是谁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现在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好吗?”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对探索这个问题产生强烈的欲望,很快解决了上述问题。
二、发掘教材,鼓励自主、合作学习
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是激发学生内部的动因,引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条件之一。因此,我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阅读中吸取、模仿、记忆外,还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进行自主学习,或利用小组讨论学习,变 “要我提问”为“我要提问”,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如:教学《争吵》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直入主题的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课文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2.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他们的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互相说说体会。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交流、讨论,解决了上述问题,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和事情起因后,我进一步启示:“同学们还能想出什么问题来探讨呢?”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不但解决了我提的问题,而且互相提出了不少的问题,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学生提出了: “不是‘愤怒’是什么意思?”、“‘悲哀’一词可以看出克莱蒂怎么样的心情?”、“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等等。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学生的思维,读写结合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和深化知识、提高智能的一种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措施。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使用好文本教学所使用的工具,而且要配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及时地开展阅读训练,以期巩固提高。如:《争吵》一课教学时,我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接下去的语文课,我让孩子们结合实际,想想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受到了哪些启示?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仿写一件你以前与同学发生争吵的事情,仔细回想一下当时是怎样处理的?同学们听了,有的低头深思,有的迅速拿出笔和纸,认真地写了起来……这样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阅读能力也得到提升。
四、将方法转化为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不运用就不会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所以我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启发、鼓励学生运用,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也鼓励他们在阅读中运用。通过不断地反复运用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通过重视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建立学生的发展服务的阅读体系,提供多样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最好途径。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下一篇: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