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小故事在哲学教学中的大作用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学生学好哲学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哲学的学习中认为哲学是深奥玄妙的学问,于是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哲学奥秘是很有必要的。而在哲学教学中巧妙运用故事则不失为一个可以尝试的好办法。

      一、以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了兴趣才能唤醒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才会产生学习内在的驱动力。哲学教学中,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上课时就有兴趣听课,从而能吸引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学“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姓张的人,他的一条裤子破了,告诉妻子给他新做一条。妻子问他: “裤子做什么样子的?”姓张的回答说:“按我原来那条做好了!”他的妻子做好新裤子后,就对照原来那条破裤子,凡是破损的地方 ——臀部、两个膝盖处——都有照样挖了洞,使它同原来的那条裤子一模一样。学生听了哄笑起来。在哄笑中,有学生说:“哪有那么笨的人呢?”我说:“像这个做裤子的妇女可能很少见。但在现实生活中,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只知道照搬照抄的人,不就类似做裤子的妇人吗?由此可见,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导入新课,学生将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

      二、以故事阐明哲理,使教学做到深入浅出

      如前所述,学生在学哲学时会感到抽象深奥。但实际上哲学原本是源于生活的。因此,把哲学复原到生活中,通过蕴含哲理的故事让学生体验哲学思想产生的过程,从而领会哲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做也较好地体现了遵循认识的基本程序,即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

      在教学“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的方法论观点时,我讲了《赵人留猫》的寓言故事:话说赵国有个人,家里鼠患成灾。他四处寻找善于捉老鼠的猫,但这只猫也有好偷鸡的恶习。一个月后,赵人家的鼠患基本得到遏制,可是家里的鸡也被吃光了,赵人的儿子开始忧患起来。他几次要求把猫送走,而赵人却回答:“你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家的祸患在于老鼠,而不在于没有鸡。家中鼠患成灾,会把我们的衣服、粮食、墙壁、家具都破坏掉,我们全家将无以存身、挨饿、受冻。而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而已,我们全家没有什么更多的损失。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把猫送走呢?”猫最后被留了下来。

      讲完故事后,我要学生简要分析故事中赵人分析问题时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学生能指出:赵人对猫的看法既全面又能够看到其本质和主流,最后决定宁肯没有鸡吃也要留下猫。我趁机说道:古人尚能分清主流和支流,我们更应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正确分析形势、认识事物、评价个人。然后再由一般到个别地分析了一些事例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以故事喻理、益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哲学教学目标中的重要方面,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新教育理念的共识,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如能恰当运用故事则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启示与点拨作用。

      在讲“创新思维”观点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善于辩证地把握实际,从而才会有所创造。为此我讲了《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讲的是某个企业招聘营销人员,企业负责人出了一个实践性题目:把木梳卖给和尚。众多应聘者困惑不解,光头和尚怎么会买木梳?于是纷纷离去。剩下了甲、乙、丙三人。甲历尽艰辛甚至遭受和尚们的唾骂,最后卖出一把木梳。那是下山时如火如荼的太阳下见一小和尚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甲递上一把木梳,小和尚一用止了痒,顺便买了一把。乙为人比较机灵。他见朝圣拜神者个个被山风吹得头发蓬乱,便建议长老在庙宇里备一把木梳让进香者梳理一下乱发以免蓬头垢面对神不敬。长老采纳了这个建议买了十把。因为山有十座庙宇。丙思路宽广富于开拓,一次卖出木梳一千把。怎么卖法?丙说,他到一名山古刹,见进香者如云,施主络绎不绝,便对主持建议说:“进香者其心虔诚,施主慷慨,宝刹应对施主有所回赠以保其平安,鼓励他们多做善事。你书法好,我有木梳一批,你可写上‘积善梳’三字后作纪念品赠给香客。”主持大喜,当即买下一千把。香客得了纪念品也十分高兴。学生听这个故事时很认真,特别听到丙到底用什么办法卖出一千把梳子时很有兴趣,听完后都对丙很赞赏。我趁机说道:办法是想出来的,市场是开拓出来的。出题者有新意,答题者(丙)有创意,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老眼光看事物,就会一事无成。

      可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1 世纪的今天,更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需要创新思维。因此,今天的青年学生肩负着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不仅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还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善于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敢于创新,大胆想象,为将来建设富强的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想<;这个故事会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总之,在哲学教学中恰当灵活地运用故事很有必要,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适时地进行了品德教育。可谓是一举多得。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下一篇:小学生语感训练浅探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