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现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情绪比较饱满,他们对新的一节课充满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长度单位进率这节课时,设计以下问题:同学们,大家想一想:1 和10相等吗?你们能否使1=10 呢?学生听后会马上回答:不能!这时,我就马上告诉学生:“你们学完这节课就会知道:1 和10通过一定的条件是能变成相等的。”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新知识,能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起到了以趣促思,以思增趣的作用。
二、改变学生的方式,获得新知
1.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不是观众,将教师的“主演” 变成学生“主演”,老师起指导作用。
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推导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及推导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方法把梯形转化为以学过的平面图形,接着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结果,有的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对梯形进行割补形一个长方形。就这样,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具有探索性,可使学生从多角度灵活地掌握思维,学得更主动活泼,也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追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掌握新知识。
2.创设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合作学习人人参与教学,人人投入探索,表现自我,积极主动,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创新,形成良好的个性。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数学,学会倾听别人发表意见的好习惯。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出示一个长8 厘米,宽6 厘米的长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单位合作,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在已有的技能上,通过充分讨论,得出三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1)8+6+8+6= 28(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2)8×2+6×2=28(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 长×2+宽×2;(3)(8+6)×2=28(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通过合作,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三、游戏学习,体验新知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能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理,通过 “接力赛”、“小老师”、“小医生”等游戏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体验新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提升的过程。
上一篇:怎样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下一篇:论数学课堂应注意的事项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