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最前沿,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渠道。作为教学在一线的许多教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标准,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是,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浮于表面,为形式而形式。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教师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下面谈谈我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点认识:
一、教学“生活化”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在上《百分数的意义》时,首先问学生:“我们连平有好多特产,真了不起,都有哪些呀?”学生自然说到黄酒,“知道它的酒精度数吗?”“是17.9%。”“那么谁还在其它地方见过这类似的表示方法呢?”这种谈话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提到本地的特产,学生自然感到既亲切又自豪。再从特产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类似的表示方法,引入自然、亲切而又贴近生活,为学习新知陈设了一种民主、科学、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二、师生互动策略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已有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三、积极参与策略
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重现与凸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活动是现代课堂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作为衡量课堂教学优劣的重要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探索,充分展示学生思考的过程。在学生要想去探索知识的思维状态下,教师不要忙着排除学生的一切困难。相反,应有意留下一些困难、问题让学生“自己跳一下,把果子摘下来。” 克服应试教育的“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教师包办做,学生盲目看” 的倾向。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念,在知识的海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新天地。
上一篇: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