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法

     [摘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实施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即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探究,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目前,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课堂“任务”。因此,教师应围绕“任务”,把握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 “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 “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环节

      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的手段,教师可向学生随时发布有关的“任务”,监视学生的操作,随时收集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很好地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1、精心设计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任务设计是任务驱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的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提出科学合理的具体任务,促使学生围绕中心任务,自己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任务的选择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设计学习任务要科学合理。

      老师在设计“任务”时,首先应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第一,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和认知水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增强任务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二,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任务要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做到重点、难点分散,有层次,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 “任务”,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有“事”可做,有“成果”可出。

      2、分析任务,这是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

      提出任务后,教师要让学生相互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提出的问题有些是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这正是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最好让学生自己提出。

      例如:在讲《Word 的绘图工具》时,我会先给学生呈现两幅做好的图画(爱玩的熊猫、远航的帆船),然后跟学生一起分析图画是用什么制作的;是由哪些形状所构成;这些形状是由绘图工具中的哪些工具绘成的,这些工具怎么调用;各种形状的图形是怎么组合的;怎么给图画填充颜色等等。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完成这两幅图画的制作。

      3、探索研究、上机实践完成任务,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围绕中心任务,把任务分解开,一步一步地,单独或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目标任务。例如:在《Word 的绘图工具》中,运用绘图工具,依教师呈现的图片画葫芦是最初的任务,最终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绘图工具,自由创作一幅图画。

      4、评价检查,这是学生知识的提高阶段

      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通过互相交流、展示、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建立起与已学知识间的联系。老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总之,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设计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注意任务的分析和建构,使各任务体现的知识点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同时,任务要留“空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樊志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2]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 设计》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4]《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下一篇:如何克服耐久跑的惧怕心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