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耐久跑的惧怕心理
耐久跑是人体在氧气供应较充足情况下用较长的时间跑完较长的距离,开展耐久跑运动的练习并经常练习耐久跑,能使人的心脏室腔增大,心壁增厚,心肌收缩力加强,提高心脏泵血功能和身体有氧代谢能力。运动后不仅达到锻炼良好身体的效果,也可改善心理状态,使人的情绪得到振奋。但在教学中同学们都感到耐久跑枯燥乏味,又特别累,有的同学甚至不愿参加练习。如何减少耐久跑的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发展有氧代谢能力,以培养运动感觉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兴趣,克服心理障碍——惧怕心理。提高学生的耐久跑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形势下,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的疏导说理、激学引趣、因材施教、差异共进等途径,以及运用灵活变通,形式多样的“练习”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克服对耐久跑畏惧心理,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磨练个人意志、树立自信心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深受体育同仁们的好评,现将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疏导说理、明其原理、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1.利用理论课或教学过程进行疏导说理、启发、引导学生提高认识,使其进一步明确耐久跑运动的重要性。对增加体内的能量物质消耗,促进新陈代谢,使碱的储备增加,从而提高耐酸能力,以及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保持肌体活动的持久性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了解耐久跑的健身价值及对社会、自身、学业、国防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把耐久跑练习作为磨练学生个人意志,战胜自我的一种需求,也是衡量人的意志是否坚强的标准,进而产生主动参加锻炼的追求和欲望。
2.反复说明白耐久跑中的“极点”的生理现象。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是因为氧气供应落后于肌肉的活动需要,而大量乳酸等物质在血液中积累,从而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的暂时失调和动作定型的暂时紊乱,因此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头晕恶心,两腿发软,跑速降低,甚至会出现晕厥,难于继续坚持跑下去的感觉等状态,这种状态称之为 “极点”,是耐久跑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产生的正常生理现象,使学生懂得“极点”产生的生理机制,从个人心理上明白这个道理,放下心里包袱,主动克服和消除心理紧张状态。
3.教会学生正确对待“极点”,反复强调 “极点”出现后,应继续坚持跑下去,这样必然使体内产生以下变化。内脏器官活动赶上运动器官需要,氧气供应增加,乳酸得到了氧化,汗液排泄乳酸,因此血中乳酸含量将减少;“极点”出现后,运动速度降低,运动器官对氧气的需要量将暂时减少,刺激向心冲动减弱,动力定型恢复。继而会迎来舒心的“第二次呼吸”,跑步进入一种稳定的状态,而且随着练习水平的不断提高,“极点”持续时间缩短,出现时间推后,只要同学们在“极点”出现时加深呼吸,注意合理分配体力,放慢步频步幅,调控运动负荷在130—150 次/分以内为宜,轻松对待,很快一切不舒适感觉就会随之消失,迎接自己的是冲向终点的一条光明大道。
二、因材施教、差异共长、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慢慢消除惧怕心理
由于遗传、变异条件和每个学生自身主观能动不同,造成了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发展的个性差异,因而对耐久跑教学过程也必然存在“两极”特征,这就要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层次教学”,运用信息差“原理激励”,使学生不断追求,勇于进取,使学生由无趣到有趣甚至到乐趣,但更重要的是运用“无错原则”和激励机制,尊重、理解、关注体育运动“差生”,促其转化,帮助他们弄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他们的“心病” 并对症下药,消除他们的惧怕心理,放下包袱,轻装上陈。并在练习方法和手段上采用合理的教学部署,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体验,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改善学生情绪和摆脱对耐久跑的惧怕心理。
三、激发引趣、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热情
1.改变练习环境。学生长时间在同一场地上进行练习,缺少环境的变化,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感觉上,稍微有一点不适,“保护性抑制”就会盲目扩大,从而过早就出现假性疲劳,引发他们产生惧怕情绪,只有改变练习环境才能引起学生新的探究反射,才能分散学生“不适”的注意力,也有利于消除疲劳。在实际操作上,可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进行地形越野练习、障碍跑练习、接力跑练习等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
2.变更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在耐久跑练习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竞争性强的耐力游戏练习内容,在竞争中激发自信心,调动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例如:利用游戏《连环追逐》,把全班学生分为10 人一组先进行5 分钟追逐练习。其方法是:在一个篮球场内,学生按1~10 顺序排列,当游戏宣布开始后,学生开始跑动,1 号抓2 号,2 号抓3 号,以此类推至10 号抓1 号,这样,在游戏中,每个学生不单要抓人,还要提防被人抓,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游戏中来了,忘掉了劳累,忘掉了时间,当游戏结束时,个个同学都是气喘吁吁,在激烈的竞争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耐久跑的能力。
3.通过比赛调动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学校里经常举办一些体育比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练习热情和积极性。例如:举办1500 米×10 人的耐久跑班际接力赛,在比赛中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对班集体的荣誉感,同时在激烈的比赛中提高了运动员耐久跑的能力,同学们在平时也会自觉地参加到训练耐久跑的练习当中去。让学生在激烈、多彩、愉悦、智慧的比赛中促进身体、心理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通过上述几种方法练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从害怕长跑到不怕长跑,从长跑成绩不达标,提高到达标,甚至提高到更高的层次。自2006 年至今,从我校上报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上来看,我校学生中长跑的达标率从原来的 40%提高到现在的88%左右,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也带动了其它项目成绩的相应提高了很多。从2009 年和2011 年学校举行的学生元旦田径运动会中也可以发现,现在1500 米和3000 米项目参赛的人数比以前较多及比赛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这些成效足以说明通过改变练习环境、变更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调动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对耐久跑的教学,应当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培养学生运动感觉作为突破口,以多练习作为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对策,既要考虑练习的实效性,也要考虑练习的趣味性,通过营造热烈而欢愉的练习环境和气氛,将跑步体验与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的情感联系起来,并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把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竞争性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就必将取得理想的效果,耐久跑教学的“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法
下一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