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培养他们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呢?
一、积极强化学生的“自我有效感”
“自我有效感”就是学生作为一名发现者、探索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自信心的具体表现。“自我有效感”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变量。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养,让学生拥有“自我有效感”。
要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即便是完全错了,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态度,告诉学生再仔细考虑,听听别人的意见,使学生不会因为回答有误而积极性受挫,而能注意聆听别人的意见,找出自己的不足。
要多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长处,尽可能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朗读、表演、复述等,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善于引导学生自学
1.让学生自主决定预习方式。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指导他们自主选择预习方式。我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一般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以下几种预习方式:
(1)“基础型”。即根据导读要求,借助字典正确读准字音,正确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作业型”。按导读、预习、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自读、自找、自练。(3)“自能型”。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这三种预习法,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营建了自由、宽松、深究的学习情境,使之能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
2.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先教给学生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如何依据课文题目、人物言行及重点、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如教《倔强的小红军》,我主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和人物言行提出问题:小红军到底有多少?为什么说他很倔强?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他为什么要做出赛跑的姿势,真的要等同伴吗?再让学生自己去逐一解决问题,从而为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学生对学习兴趣怎样,是决定其学习效果、学习水平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着眼于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阅读教学中,可着重采用情感陶冶法和动态教学法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目的。
1.情感陶冶法。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情感过程。知识要以情感为媒介发生作用。健康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启发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和注入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渐养成自主参与的意识。
(1)让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师善于在课文与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走进课文。这样以知促情,知情交融,必定会促进教与学。例如,我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播放有配乐的语文朗读,让学生在配乐中闭上眼睛去想象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感受语文文字带来的美。
(2)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感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创设的情感范围,陶冶情操,抒发感情。在教《麻雀》时,我组织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进行分角色表演,其中一人解说。当演到猎狗张开大嘴企图吞掉小麻雀时,表演老麻雀的同学一下子从凳子上跳了下来,连扮演猎狗的同学也被吓了一跳。我便及时提问:老麻雀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能够理解吗?“因为它是妈妈呀!”“要是我,我也会这么做的!”学生们被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我趁机启发学生结合实际讲讲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大家十分激动,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对自己的妈妈更添了一份敬爱。
2.动态教学法。动态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创设动态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使之在亲自参与中感受乐趣。
(1)让学生参与实物演示,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如教《田忌赛马》,我未过多地分析、讲解,而让学生根据课文演示一下双方战马的对阵图,既使学生理解了田忌的马为何能取胜的原因,又理解了孙膑用计的高妙之处。
(2)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在“自导自演” 中深化理解课文内容。如教《麻雀》时,通过学生自导自演,展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感人场景。同学演得到位,大家看得仔细,感受到了那种“强大的力量”──伟大的母爱。
四、精心设问,引起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
1.围绕课文题目,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课文题目是一篇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围绕题目设计几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激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探究欲望。
2.抓住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所以,应该抓住每篇课文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有思维价值和思维容量的问题。如《麻雀》一文,在写到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掩护小麻雀的情景时有这样一句话:“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我设计的问题是:“强大的力量”指什么?它不飞下来行吗?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体会到了伟大的母爱,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3.抓住关键,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如教《倔强的小红军》一课,讲到描写小红军外貌时的一句话:“脚上穿着一双破草鞋。”我提问:你能想象小红军是怎样穿着这双草鞋走过的吗?讲到陈赓看到“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时,我问:你能说出小鬼手里的这块骨头是从哪里来的吗?骨头上的牙印是怎么留下来的呢?这些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丰
富的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总之,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设计问题,精心指点,引导学生自学、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从而较好地培养其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上一篇:如何克服耐久跑的惧怕心理
下一篇:让学生学会和运用会说话的文字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