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怎样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常常讨论的难题之一。在实际写作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指导教学的:

      一、引导观察,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没有对生活的认识和积累,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所以观察是学生作文的第一项基本功。那么怎样才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呢?我想到的是充分引导学生常用探索的目光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如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引导学生观察田野、路边、草地、校园万物复苏的景象;在夏日炎炎的时节,引导学生观察高温下人们的活动;在秋风送爽的季节,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变化;在那清澈见底的溪流、湖旁,引导学生观察鱼类的安闲与游弋;在家里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的言行举止;在马路旁,引导学生观察车辆行人的繁忙景象……

      在观察时,我主张不是只给学生“猎物”,而是交给学生“猎枪”。给“猎枪”就是给规律、给方法。观察一外景物,我引导学生按从整体到局部、由静到动、由远到近、由景物到人物、从上而下等顺序观察。在指导学生写《美丽的花坛》时,我带领学生在阳台上观察学校的花坛。让学生从远处对花坛进行观察感悟,从整体感受植物花坛的美。有的学生说:“花坛草木茂盛,充满生机。”有的说:“花坛的花儿五彩缤纷,娇艳动人。”待学生感受差不多了,才让他们走进花坛,去观察自己最喜欢的花。有的观察牵牛花、有的观察紫荆花、有的欣赏玫瑰、蝴蝶……指导学生动笔时,我指导他们先写出整体感受,再抓住一两种景物的特点突出其美丽。这样,可减缓写作的难度,增加思维的“梯度”。

      二、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有趣的比赛活动、体育活动、小制作、参观活动等。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为写作积累了很多材料。有一次,我利用课余时间举行猜歇后语活动。当我说出“风箱里的老鼠”时,有的学生认真思考、有的学生自言自语、有的脸露难色,一时竟没人说出答案。一会儿,一个学生说出“上下受气”,而另一个学生说是“两头受气”。大家对这个答案议论纷纷,有的说风箱不是上下拉的,“上下受气”用得不确切,有的说风箱是前推后拉的,用“两头受气”才正确。我肯定了“两头受气”才是对的。并把对的原因说给了学生听。接着我说出了几条歇后语,经过学生们的热烈讨论,都基本上能找出正确的答案。事后,我以《歇后语真有趣》为题,要求学生们写一篇文章,大家能够根据活动的过程,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生动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广泛阅读,做法仿作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课文无非是例子,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这不失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段话精辟而扼要地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我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时,主要抓两个方面:

      (一)是课内阅读与写作结合。课本教材,既是读的范文,也是作的范文。这就为读与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课文时,除了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还指导学生弄清课文的写作方法,文章的结构(即格式),接着让学生模仿这个格式作文。如教完《猫》时,就指导学生以“我喜爱的一种动物”为题仿写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

      (二)是课外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如《广东第二课堂》、《少先对员》、《广东语文报》等。我教学生品尝文章的好词、好句、片断摘抄在一个小本子里。在实践中,孩子们真正尝到甜头,采蜜的劲头十分高。他们自觉地看书,阅报。养成了读书动手的好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便成了本很好的“作文选”。当学生作文时,便触类旁通,效法仿作,把别人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模仿的基础上发挥、创造,使不会作文的学生学会了作文,会作文的学生写得更好。

      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离不开生活,要教会学生写作文。首先要培养和提高他们获取作文素材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才能使他们敏锐地捕捉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闪光点,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从而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写出有具体内容的好作文来,也解决了小学生写作文时“无米下锅”的难题。

     






上一篇:浅谈阅读教学
下一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