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其重要。课堂上学生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都离不开语言表达,尤其是学生作文中的语言表达。怎样才能将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怎样描述比较生动、形象……故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职责。学生在学习上都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聪慧。他们敢于质疑,独立思考,课余交流、课堂交流、讨论时能有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活动中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自信表达是前提

      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在课堂上留意一些学生在分组交流、讨论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语障碍:有的学生话在嘴边又咽下去;有的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谈;有的怕回答不好;有的甚至害羞,怕同学们嘲笑……类似这些情况,就明摆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挥受到阻碍。这是学生缺乏自信、勇气的表现。要想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充满信心,鼓足勇气。在课堂上,当我提问题时,有的欲举手又不敢举,我就温和地说:“想出来了,就勇敢地举起手。”这时,那些同学提高了勇气,将手举起来了。在他们回答问题说得不那么完整时,我及时引导他们说下去,并用一些鼓励的语言表扬他们。如 “真不错!”“说的好!”“表达清晰,条理清楚。” 等等。要是学生出现被嘲笑的现象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知道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从而让学生们明白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难免会有出现差错的时候。历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鼓励学生勇敢发言能树立他们的自信。这样能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阅读习惯是基础

      阅读是语文课程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阅读是学生掌握语言的基础。要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的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他们营造轻松、活跃、民主和谐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这是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并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其语文素质。

      三、倾听习惯是关键

      在教学过程,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的发言是他们学习的良好行为。只有细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别人的言语中能听清楚表达的意思,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这样,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是教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呢?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不同的方法可把学生引进倾听的境界。如我在教学《春》这篇课文,在引入新课时,我用轻柔而稍慢的语调调动学生倾听的注意力。只要学生注意力集中,就进入认真倾听的境界。接着,让学生带着我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听录音,这样学生带着学习的动机,一边认真倾听录音,一边感受文章的意境美,经过倾听录音使学生初步把握了朗读情感,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要求其他学生听后给予评价。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了他们倾听的能力。

      四、讨论交流是途径

      课堂教学中,分组讨论、交流,是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机遇,善于安排恰当的讨论交流内容。讨论、交流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帮助害羞的学生敢说,让每一个学生喜欢说,有话说。如我在教学《编写寓言》时,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再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编写寓言,尽可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他们既有语言表达的机会,又有倾听别人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了说、听、写的训练。课堂小结时,教师同样大胆放手让学生小结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既掌握学习的知识又利于智力的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够发展思维,都通过思维过程表达出来会有喜悦感。不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长期性的,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积累上而逐步提高,我们必须关注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

     






上一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
下一篇:小议“想象”的好处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