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趣味飘向语文课堂
一、在技巧上现趣味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语言既准确、规范,又要生动活泼、娓娓动听,要有幽默感,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并把上这样的课当作是一种享受。
同时讲课感情要丰富,要做到抑扬顿挫,特别注意教学语言要与课文感情基调相一致,投入感情,带动学生,使学生能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如我在讲《听潮》一课时,讲到海潮由低潮到涨潮最后转入高潮时,朗读速度由舒缓到快到最快,声音由低到高,由轻而重,情绪也由低沉到欢快再到炽热。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听《听潮》是一种美的享受,是艺术的欣赏。
教师讲课要注意动作,站立的姿势和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一个手势、一种表情,往往是无声的语言,用得恰当和巧妙,可谓 “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不可忽视微笑教育的效应。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不仅是一种表情与神态,更主要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热情的师爱表现。微笑是一种教育力量,又是一种教育艺术,能密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可以缩短师生的心距。
二、在形式上要趣味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有的放矢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导入新课时,为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经常采用故事导课、观物导课、音乐歌曲导课、设置悬念导课等多种方法。如讲到诗歌《无题》时,我就用《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歌导课,学生一听这悲伤的曲调就立即来兴趣了。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无不生机盎然,教学效果就明显了。
同时我还根据学生区域特点,在学生少见的场景课文中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见过大雪,因此在上课时我播放了一段描绘“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片,并配诗朗诵,把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带入情境中,使学生对北国的奇丽壮阔的雪景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很好地理解了诗的内容,把握住诗的主题。
总之,上课时运用精炼幽默的语言,利用教具和设计巧妙的板书等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专心学习。
三、在内容上富趣味
学生一般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如果上课时一味地讲解课文内容,学生可能觉得枯燥、厌烦,这时如能恰当穿插进去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名人轶事,就能调整学生的情绪,学生一下子就会来了兴趣。如我在讲《哨子》一文时,学生对“虚荣”一词理解不透彻,我就对他们讲小说《项链》中的主人公的故事,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都伸长脖子在听,也很快就明白了书中的主人公就因为虚荣而带来了灾难性的生活,从而也很好地理解了“虚荣”一词的意思。
上一篇:如何激发农村中学生的写作热情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对引入新课的思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