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在数学教学中对引入新课的思考

     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手法引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既要自然地提示新课题,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的目的。

      而在相对较为“枯燥”的数学教学中,正确引入新课,更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取决引入新课的手段。它既可以运用课前进行“实践”的形式;也可以运用“温习旧课内容引入新课”的循序渐进、平稳过渡形式;还可以运用“创设意境”以激发学习兴趣等形式引入新课。

      一、课前进行“实践”,引入新课

      中学生具有喜欢探索问题的特点。因此,凡是适合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获得知识的内容,我都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在边做、边看、边想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得新知识。我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公理”时,课前布置学生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5 厘米和 3 厘米,这两边的夹角等于45 度,然后把它剪下来,跟同桌同学的放在一起。并要求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重合?(2)完全重合的条件是什么?(3)别的对应边、对应角又会怎样?上课时,我检查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回答上述三个问题,由此入手,自然地提出新课题,并要求他们归纳 “边角边公理”。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投入了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后面的证明应用就迎刃而解了。

      二、“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平稳过渡,引入新课

      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得到较好的巩固,而且使他们对应用学习的新内容能前后连贯、相接吻合。我在教学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1/4X±1/3X2)时,是先让学生复习分式的通分法则,以及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1/4±1/3)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中,提示新课题——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并提出以下问题:分母不同的分式能否直接加减?为什么?谁能联系学过的知识找出异分母的分式加减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顿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他们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中。

      三、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创设意境,引入新课

      中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创设意境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我教学“勾股定理的应用”时,首先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并量出任意两边的长度,我很快地说出第三边的长度。然后让学生量一量第三边的长度,学生通过复核得知,我说出的答案是正确的。这时,学生感到很惊奇,就迫切地想知道是怎样算出来的。于是,我抓住这有利的时机提示新课题 ——勾股定理的应用。告诉学生: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你们也能很快地算出来。这样,一堂新课就在学生聚精会神、渴求新知识的状态下开始了。

      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形式引入新课,需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去精心设计。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学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让趣味飘向语文课堂
下一篇:浅谈儿童画创作指导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