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浅谈几种语文课的教学

一、阅读教学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这是优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我在阅读教学中,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学习。

     1.多角度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当前,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尚未打破。因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除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外,还要从关注“差生”这个角度入手。

     针对“差生”我采用了分类训练分层次推进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活动教学法等等。为了便于学生的活动和交流,我还改变了“秧田式”桌椅排列法,换成“马蹄形”、“半圆形”或 “围坐形”,把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探究型、交往型、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形式。

     2.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试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闪光呢?教师要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

     如教学《鸟的天堂》,我在总结课文时指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就有两三只小手举了起来。我没有立即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这时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考。于是,我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把手放下,亲切地说:“你们反应可真快,我想你们如果和其他同学一样能认真读课文,思考周到些,把语言组织得精练些,回答一定会更精彩。”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稳定了全班学生的情绪。

     3.提供给学生宽裕的自主探究空间。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和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教师还必须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二、古诗教学

     这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1.课始“引趣”。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2.课中“持趣”。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3.课末“增趣”。“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编故事、打擂台、改原作、拼字词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三、作文教学

     要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采用活动化作文教学法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实践中应努力体现以下特征:

     1.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让他们自主地参与,充分地体验,自由地表达。并在教学活动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和写作的规律。

     2.开放性。开放,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放性包括:教学渠道的开放,除课堂教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活动和家庭社会活动都可以为写好作文服务;写作方式的开放,除个人作文外,还可以采用合作作文等方式;作文评价的开放,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让同学、家长评价。此外还有题材、体裁、教学方法的开放等。

     3.趣味性。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学生最喜欢的故事、表演、游戏等活动引入作文教学,变枯燥乏味的技法传授为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体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愉快中领悟。

     4.创新性。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具有创新性。创新,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把学生吸引到习作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从学生身上做起。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题材、结构、思想、表达上充分发挥自主,使作文具有一种新概念的特征。

     5.发展性。这是活动化作文的又一特征。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良好的个性等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发展。所以,语文工作者都要树立语文教学观,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问题,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必要性
下一篇:情感的力量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