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学校学困生的类型及对策
一、学困生的类型
学困生又叫后进生,主要有学习后进和思想后进两种。我校学困生主要类型有:
1.留守儿童。据统计,我校的学困生中,百分之八十五是留守儿童。他们后进的原因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和“向钱看”的观点泛滥,年轻的父母外出务工,留下年幼的孩子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而年迈的老人疏于管理,观念陈旧,认为孩子上学一切事情都是学校负责,或过分溺爱孩子,怕孩子吃苦,代替了孩子们应有的劳动锻炼,学生回到家以后无所事事,除了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就是到街上闲逛,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
2.寄居在亲戚朋友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中因兄弟学校设点布局而寄居亲戚朋友家,在这陌生的环境里孤独无助,小小年纪的他们远离家庭和亲人,缺乏独立性,环境的改变造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造成心理的孤独、无助,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他们的托管监护人有的没有尽到管理的责任,助长了孩子们的不良习气的形成,增加了学校教育难度。
3.父母离异的孩子。由于父母的离异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缺少父母的另一方面关爱,他们容易形成孤僻、偏激、仇视他人的畸形心理和叛逆行为,往往难以接受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形成厌学、逃学的坏习惯。 4.随父母务工的孩子。新港本是山区,没有厂矿企业,外来务工的人员绝大部分是靠打短工卖力气干活。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没有安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孩子的学习环境不稳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学校转化后进生的对策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未成年人教育若干意见》等有关政策法规。
1.学校建立长效的帮困机制。健全帮困机制,建立后进生档案,制订落实帮困计划,实施“师对生”“生对生”“多帮一”或“一帮一”、谈心、辅导等的措施,召开法制、心理等专题讲座,开展感恩、集体、爱国、环保、纪律等主题活动,以满腔热情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2.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泼、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他们有勇敢、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对他们有神奇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浓郁的活动氛围中陶冶情操、端正思想。
3.班主任“四心”工作。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挑选年富力强、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担任,对后进生日常学习生活“细心”观察,对他们的情况了然于胸,以满腔热情认真负责的精神“热心”帮助他们,用持之以恒的“耐心”教育转化他们,以慈母般的“爱心”去关心、呵护他们,让他们在温暖的班集体里健康成长。
4.积极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任何脱离社会的教育都只是不切实际水中捞月的行为,只有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聘请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到学校召开专题讲座,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加强学生切身感受,从中受到教育。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性。开设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及时与学生监护人沟通,共商教育方法,及时反馈教育效果。创造融洽家校关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三结合”教育网络。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愿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健康地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共同的心愿。
上一篇:浅谈农村山区小学的作文教学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 语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