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挂出谜语让顾客猜一猜 老人卖的不是冰糖葫芦是欢乐

学生们在老人的摊前猜谜题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长假期间,你也许会在笔架山下遇到一位卖冰糖葫芦的老人。这个老人叫李明华,不少周末常去爬山的市民都认识他。因为他的冰糖葫芦摊上挂着几道谜题,凡是猜中题的人,老人都会送他们5 串冰糖葫芦。这个小小的猜谜游戏,给爬山的市民带去了不少欢乐。

 

冰糖葫芦串淘宝游戏

      “Hello,你好。”远远地看见记者,李明华就热情地打招呼。

      “你的冰糖葫芦怎么卖啊?”

       “一块、两块,随心所欲。还可以来玩玩淘宝,猜中了,送你5 串。” 老人幽默地说。他口中的“ 淘宝”,就是猜谜。老人的冰糖葫芦摊子上挂着一块纸板,上面写着不少谜题。

      这种新奇地卖冰糖葫芦的方式,吸引了不少人,特别是正路过山脚的学生。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几个学生凑到谜题前,认真琢磨。“因为中国在世界的正中央呗。”一个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给出答案。

      “这个不能得分。”老人仔细地给他解释:“你可以用一句话、一个字或一句谚语来证明你的答案,不能被别人推翻,至少不能被我驳倒,这个谜就成啦。”

      想了几分钟后,学生们仍毫无头绪,他们央求老人:“我给你一块钱,你告诉我答案吧。”老人连忙摆着手说:“这不是一块钱的事,也不是东西的事,我是怕你们给走漏了风声,下次我就必输无疑啦。”

      “那我们用百度了。”央求不成,几个学生开始“威胁”起来。“我这些谜题,百度上可找不到。”老人得意地笑。

      刘明华告诉记者,谜题都是平时看书找来的,大多是“脑筋急转弯”,需要“灵机一动”才能解得开,三周来,9 道谜题只有3 道被人猜出来,“也有特别痴心的人,猜不出来,别人拉都不走。”

 

希望在山下以文会友

      从去年开始,每逢周末,李明华都会在笔架山脚下摆开摊子。不仅谜题,他幽默的性格也为自己招揽了很多人气。

      如,在推销冰糖葫芦时,老人总是妙语如珠:“这是人间宝,宝中宝,小孩吃了能长大,大人吃了不变老”、“以后记住了,要吃就吃名牌——‘北京佬’,这是家乡家料的,吃在嘴里,甜到心里,清澈透底”……

      因为平时多在啸仙中学和河源电大门口做生意,不少学生一眼就认出他来。这时,老人就会笑着解释:“啸仙、电大是我的根据地,这里是外桩子。”

      谜题给老人带来了不少生意,但是,他告诉记者,聚人气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以文会友”,“我从小就特崇拜文人,因为文人不沾铜臭气。”

 

铁皮哨子表演出绝活

      李明华来自山东省沂蒙山区,到河源已经15 年,而他卖冰糖葫芦则有20多个年头。

      他告诉记者,家乡盛产山楂、黄梨,以前江苏淮阴、徐州一带卖冰糖葫芦的都到他们那里去买果子,不久后,做冰糖葫芦这门手艺就传给了当地人,“每年秋收后,每家每户都会出来一两个人,到全国各地去卖冰糖葫芦。”

      当然,很多人都没有他卖得有新意。除了出谜题,老人还有一个绝活,就是铁皮哨子。“15 年前,我到江苏卖黄梨,用哨子吹《沂蒙山小调》,一个老师听到了就出来看,因为哨子含口里,他怎么都找不到吹曲子的人。”

      老人的铁皮哨子很受欢迎。在来河源前,他在五华一个集市上卖冰糖葫芦,遇到了几个会吹笛子的学生,双方就经常合奏一曲《纤夫的爱》,成为市集一景。

      “过段时间,我要再做一把铁皮哨子,也在河源亮一亮。”记者临走时,老人笑着说。

     本报记者 蒋安春 见习记者 廖宇阳






上一篇:咱老百姓假期里要饮食有节 起居有度 预防假期综合征
下一篇:22.2 公斤重纯金“恐龙”揭开神秘面纱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