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株洲”文化印象
株洲是有名的“动力之都”。
株洲是“火车拖来的城市”,这说法实不为过。南来北往,川流不息,是因株洲有京广线、浙赣线和湘黔线在这里交会,有 “北郑南株”之说,当下的株洲人更是把自已所在的城市生动地定义为“动力之都”。
株洲是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8 个城市之一,当时是解放初期,国家有四大工业项目安排在这里,新中国的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等都出在这里,享有“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 美誉。现在奔驰在深广铁路的时速达305 公里的“蓝箭”机车就是株洲的骄傲。在电力机车生产上,他们的技术在当今领先世界20年。
沉淀、惊艳,“动力之都”写进历史,写在大地上
我对“动力之都”的最初印象,是看到的。那大街都看得到的公共自行车的车头上写有“动力之都”四字,让人觉得新鲜,又是很好的城市宣传。第二次是在株洲城市规划馆,那里有鲜明的主题,有丰富的图片和文字作阐述。规划馆颇具现代化,用声光电等手段向参观者展示株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参观湘江风光带时,那里的火车头广场图景让人既惊又喜,蒸汽机车头、电力机车头、现代化的和谐号车头陈设在这里,隆重,巍然。这些近百吨的“大家伙”,据说是用了两台大型工程车运送吊装成功的,它们从站台出发,一路走,一路接受市民的注目欢迎。株洲城市特色就是“ 火车头精神”,他们解读为“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火车头矗立这里,接受市民的瞻仰,潜移默化地影响心灵,在触摸历史的过程中,寻到开拓者的根。
勤劳、奋发,“动力之都”一向以劳模为傲
在火车头广场设有180 米的版画墙,这里介绍全国、株洲火车发展史,与株洲故事墙、工业文明墙连在一起,其中“十大劳模”宣传栏最引人瞩目,劳模目光炯炯,穿透历史的烟云,在现实的语境下宣讲着“劳动光荣” 的深意。
以交通枢纽为起点,以电力机车发展为引领的株洲工业文明,给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心胸,给这座城市自信自强的品格。如今株洲是全国“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座有着光荣工业史的老工业基地,又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流转、高速,“动力之都”为搭上时代的快车而感恩
说到株洲,还有一个城雕可拿来一说,这就是屹立于武广高速客运专线上的“株洲西站”门前广场上的大型城雕 ——“天梭”。株洲人用这个高 50 米,重120 吨的巨大构件,宣言“高速客运专线”途经这里,株洲又多了一条“ 造血”的大动脉。如果说,京广、浙赣线选线是自然地理决定的话,武广高铁走进株洲则多了许多重要砝码,那就是株洲是湖南第二大城市、 “中国十大地级活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
站在站前广场,仰望着这令人惊叹的“天梭”——由分而合、由散到聚的雕塑图,正暗合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心理,在人生流浪之后,寄托着回家,而株洲要给你的就是归家的感觉。看到“天梭”,你会浪子回头,思念故乡,除听闻那汽笛外,还有一种思绪就是母亲的召唤。
本报记者 胡荆烈
上一篇:以早餐奶当早餐 长此以往或致低血糖
下一篇:重度农药中毒老人被医生救活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