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紫金县 > 阅读新闻

紫金扶贫“双到”工作获成效

中山大学帮扶紫金县龙窝镇琴口村的产业项目——花卉基地。

投资兴建垃圾池,引导村民形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贫困户住上了水泥楼房

      紫金县上义镇叶西村村民张荫源现年57 岁,此前和患有风湿的妻子耕作了4.5 亩农田,他本想多养一些鸡,却苦于没有什么本钱。由于经济困难,过去一家6 口只能挤在狭窄的泥砖房里过日子。后来,张萌源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大力发展养鸡业。如今,张荫源通过养殖三黄鸡已经走上了脱贫奔康之路,全家实现年纯收入两万多元,一家人住上了两层的水泥楼房,张荫源还被村党支部评为“优秀党员”。

      张荫源说,上义三黄鸡以肉质嫩滑、皮脆骨软、味道鲜美著称,很有市场。饲养五六个月的 “三黄鸡”,平均每只可以卖70 元左右,有20 元的利润收入。说到这里,张荫源笑得合不拢嘴。

      同样因为有帮扶单位的支持发展种养而改变生活的还有村民张覃生。张覃生告诉记者,帮扶单位的干部从自己的工资里拿钱出来帮助他饲养了3 头牛,估计可以卖到上万元,加上种水稻的收入,一家3 口基本实现了脱贫。

      驻村工作人员李汉权说,工作组进村开展帮扶时,通过入户摸底,确定实行“一户一法”帮扶策略,发动贫困户发展种养,范围囊括饲养猪、牛和三黄鸡,种植竹子和香蕉等。随后,帮扶策略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叶西村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的叶西村与以前已大不一样了。整洁村道的两旁是太阳能路灯,村委会大楼也修葺一新。寒冬里天气虽然有些冷,但随意走入一户村民家中,大都能看到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人感到浓浓暖意。

      据悉,叶西村在市府办、市妇联、中国银行河源分行挂钩帮扶下,全村46 户贫困户几乎户户成为种养专业户。如今,46 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 元,全部实现脱贫。

      记者走访紫金县的几个贫困村了解到,在扶贫“双到”帮扶工作开展之前,部分村落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部分村民穷得娶不起老婆,部分村落的房子还是上个世纪80 年代所建。扶贫“双到”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帮扶单位把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改善村容村貌。而今,贫困村甩掉了穷帽子,干净整洁的村道、崭新的砖瓦房、方便的自来水,贫困村拥有了简单的幸福。

      【数据说法】

      投入达3.5亿多元

      据统计,3 年的时间,各级帮扶单位在紫金县的投入达到了3.5 亿多元,帮扶的 53个省定贫困村如今村集体收入平均超过了6 万元,农业产业化参与率达92%,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000多元,贫困户脱贫率也达到了95%以上,帮助紫金县6000 多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完成住房改造。

      【政府举措】

      强化协调联系

      紫金县把扶贫“ 双到”工作当做县委、县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建立了县领导亲自督促、亲自检查、亲自考核、亲自过问的强有力的扶贫“双到”工作领导机制。同时强化协调,建立QQ 群交流平台。镇、村和各级挂扶单位全部加入交流平台,不仅为县委、县政府与各挂扶单位提供了纵向交流渠道,也为各挂扶单位之间提供了一个横向学习交流信息平台;建立工作交流会议平台,先后召开30 多次深圳市驻县工作组、河源市驻县工作组、县扶贫“双到”办三方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扶贫“双到”工作成效。

【案例一】

      村名:龙腾村

      帮扶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

      亮点:投资330 万元兴建学校

      义容镇龙腾村总面积 18 平方公里,有农户434 户,总人口2068 人,其中省定贫困户186 户。该村龙腾小学教学楼在2009 年定为D 级危房(属拆建范围),直接威胁300多名师生的安全。

      横岗街道积极号召横岗商会捐资330 万元,用于龙腾小学教学综合楼的重建以及运动场、文体设施等附加工程建设。目前,教学楼主体工程以及附加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此外,横岗街道出资13.95 万元帮助龙腾小学添置了一批教学生活设备设施,并对教师宿舍进行重新装修,目前学校教师已搬入新校舍。

【案例二】

      村名:琴口村

      帮扶单位:中山大学

      亮点:村集体收入达31 万元

      琴口村位于紫金县龙窝镇东部,距龙窝圩镇20 公里。该村有贫困户83 户468 人,占全村总人数的32.5%。中山大学自帮扶该村以来,坚持走“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路子,帮扶该村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项目,立足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拓宽村集体和贫困户脱贫的路径。

      3年多来,中山大学帮助琴口村建立了灵芝、花卉和红肉蜜柚三大现代化农业产业项目,为村集体在紫金县城购买商铺两间,以及帮村集体入股市高新区等,如今琴口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31万元。

【案例三】

      村名:南奋村

      帮扶单位:县国土资源局、县地税局、工商银行紫金支行、联通紫金分公司

      亮点:整村推进农房改造

      南奋村,位于紫金县龙窝镇东北部,辖4 个自然村 13 个村民小组,全村219 户 1176 人,其中人均年纯收入 1500 元以下的贫困户36 户,年纯收入2500 元以下的贫困户50户,共509人。

      自帮扶单位帮扶以来,该村共争取帮扶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1200 多万元,拆除危旧房85 座。需改造住房户数130 户,现已100% 完成。道路基础设施、农田水利、供电通信、村容村貌、绿化路灯等明显改善。走进南奋村,一个具有客家风情的宜居新村已初具雏形。

      推进卫生整治 告别垃圾围村

      已有9镇建成垃圾填埋场

      为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紫金县目前已有9 个镇建成了标准的垃圾填埋场,其余各镇也都在抓紧建设。此外,该县还在各村建成1103 个垃圾池,设立2555 个垃圾箱,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回收的去处。

      据紫金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目标,确保“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各镇在加紧建设垃圾填埋场的同时,还雇请了专门的保洁员进行卫生清洁。截至目前,在“大清洁,乡村美”活动中已投入资金540 多万元。此外,共计划投入2790 万元,用于城乡清洁工程。

      日前,紫金县政府常务会议又决定,将拨出专项活动经费,按照户籍人口每年每人5 元的标准,补助各镇开展“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每年将有400 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垃圾处理。此项经费将一律拨付到村,同时,要求镇村联合进行资金配套,配套县政府拨付的相应资金。

      除了推动大清洁专项行动,紫金县还注重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的建立,形成长效的保洁机制,通过政府投入,镇、村自筹等方式,设立专门的保洁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发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城乡清洁工程中,共同保护环境。

      据悉,紫金县对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行了属地管理,各镇结合村规民约的制定、完善和宣传,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和维护制度,明确卫生清扫保洁的范围和责任,加强日常管理和经常性维护,确保能扫得净、看得住、管得好。

      【政府举措】

      为确保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紫金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整治城乡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县创卫办。出台了《紫金县整治城乡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方案》、《紫金县开展“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专项活动实施方案》,以及《紫金县镇村环境卫生专项资金投入与管理暂行办法》、《紫金县镇村环境卫生考核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进一步细化分工和落实责任,有力推进综合整治行动的实施。






上一篇:紫金农房改造工程惠及老百姓
下一篇:紫金矿山整治复绿进入养护阶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