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的几点做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十多年了,事实告诉我,语文教学与德育是分不开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进行生动鲜明的品德教育,是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说说我的几点做法:

     一、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语文课本的阅读教材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材料。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与课文有关的各种德育问题如人生价值、生态环保等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在教《送东阳马生序》后,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把自己学习生活的条件与作者宋濂小时侯的情况逐一对比,然后要求他们说说:宋濂小时候家境如此贫穷,成年后为什么能成为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和“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学生有的说“刻苦勤学”,有的说“虚心求教”,有的说“不怕吃苦”……我说:“刚才大家已经把自己的学习生活的条件与作者小时侯的情况作过比较,我们班里有没有比他条件更差的?”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举手。我说:“ 没人举手,就表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比宋濂小时候的情况好多了……如果还不能成为有用之材,那就只能怪你们不勤学好问,不刻苦努力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要取得良好效果,还要老师抓准切入点,巧妙设计,把握好时机,因势利导才能奏效。

     二、引导学生去关爱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来之不易。在《海伦·凯勒》一文中,“海伦,虽然身体残疾,她却没有丝毫的恐惧、凄凉、悲哀,依然微笑着面对厄运,依然微笑着迎接每一个灿烂的朝阳,彰显着令人膜拜的生命韧性!”。针对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我链接资料《热爱生命》一文,教育学生不要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也及时补充《敬畏生命》的美文,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这来之不易的生命,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三、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要充满激情,使人感悟和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文中父亲的“背影”浓缩着真挚而深沉的父爱,平凡小事中蕴含着浓浓真情。我在讲这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动情地讲授, 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的生活境况和买橘子时的细节描写悟出父爱的真谛和内涵,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再现自己父母关爱的生活细节,进而激发他们的孝心和感恩之心。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流下了热泪。此时,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四、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

     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教师应尽量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提供优秀的课外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好文章总能激人上进。这几种刊物在选材上正面、积极,能对品德教育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我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的心得感悟记录下来,把典型的例子摘录下来,课前三分钟诵读或贴在教室里与大家共享。这样就让学生互相交流,看一看材料体现出了人类的哪些优秀品质,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能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五、强化学生的行为实践

     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是最终目的。所以教师应对学生导之以行,让其通过身体力行,从而提高思想素质。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德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要把自身知识的更新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视为一种责任,努力塑造自己的道德人格,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






上一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策略
下一篇:班级管理也需创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