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班级管理也需创新

     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创新与班级管理无关,只和教学有关系。于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苦苦探求教学创新之法,而对班级管理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还是采取简单“高效”的管、卡、压,还是把学生管得死死的,卡得紧紧地,压得乖乖的。于是,在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面前,学生们俨然成了一只只惟命是从的小绵羊。不难想象,这群小绵羊在课堂上能有多大的创新胆识与意识。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小环境,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归属地。不难想象,没有一个提倡创新、利于创新的班风,没有一个人人能够创新、乐于创新的班集体,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落在何处?

     比较一下,传统的班级管理与创新的班级管理,我们就不难发现:在教育目标上,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旨在强调学生集体的建设,强调为了这个集体的荣誉,为了这个集体不出乱子,全体学生必须保持或至少在表面上保持思想、行动的统一性。在班主任眼中,只有集体,没有个人,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集体。为了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全班学生都必须惟校规校纪是从,而很少反思这些规矩是否人性化,是否合理。而创新的班级管理则认为,培养一个好的班集体,就是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共同参与班级的管理,允许学生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尊重差异的存在,创设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

     在管理方法上,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不仅如此,班主任还培养出几个忠实于自己的听话的班干部。依靠这几个班干部,教师实施对全班学生有效的监控,牢牢把握着班级大权。这样的班级管理偏爱优生,重点对付差生,班干部几乎都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承包,且大多实行班干部“终身制”。因而,学生与班干部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隔阂。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除了听话守纪,参加班级活动外,班级的大小事务基本与己无关;而创新的班级管理则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家轮流当班干部,或民主选拔班干部,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学生可以给班级提意见、提建议,教师乐于采纳学生合理的意见,改进不合理的陈旧班规。

     在教育评价上,传统的班级管理认为学生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时的速度和准确程度,按学习成绩,按听话程度,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把那些学习暂时落后又不够听话的学生打入“双差生”的“大牢”,剥夺许多他们应享有的权利与机会,如课堂回答问题等;而创新的班级管理则认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个人有特长,人人都是可造之才。要求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天天有进步,年年有发展,而不是一味与他人作横向比较。

     可以说,传统的班级管理,得益的是少数学生,而创新的班级管理则着眼于全体学生的成长。但是要做到班级管理创新也不容易,它要求我们的教师:

     1、必须抛弃自己居高临下统治学生的心态,树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观念,把班级管理的自主权逐渐交给学生。

     2、实行班干部轮流当选,优者留任的方法,给每个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人人都当班级主人,个个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3、广开言路,让学生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如举办一次活动,比如春游,让全班学生讨论:去哪里好?几时去?安排些什么节目等?最后教师集思广益,从中选取好的方案。

     4、采用多元评价,鼓励学生进步。如分别评出班级小书迷、小书法家、小画家、小健将、小劳模等,让班级洋溢着一种人人进步,个个争先的创新气氛。

     总之,只要教师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管理意识,班级管理就会新意层出不穷,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上一篇: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技校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