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一周新闻点评

      本报5 月8 日报道:在市人民医院住院部7 楼重症病房里,头部重伤的陈群地正靠着输氧机维持最后的生命……“我们想把母亲的器官无偿捐献给别人,这些器官在别人身上生长,就像她永远活着,永远不会离开……”陈群地的儿子陈淼仲、陈宏盛想通过器官捐献的方式,让母亲的生命再延续下去。这是发生在前日下午的感人一幕。

      点评:著名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贡献的一切为人民服务”。诚然,这两兄弟没有滔滔不绝的豪言壮语,没有侃侃而谈的大道理,他们都是普通人,可在这些毫不起眼的人身上,却有着令许多高谈阔论者难以企及的义举,其大爱义举令人肃然起敬。“器官捐献”是用爱的力量让生命在另一个载体上得以延续,这是一种“人性伟力”,而这种力量要得以发挥,离不开现实土壤的营造与栽培,离不开制度的呵护和人心的善良。笔者希望,相应的 “器官捐赠”制度办法和奖励机制能尽快建立起来,让这种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成为一种社会意识,让每一名器官捐献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敬仰。

      本报5 月8 日报道:昨日,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今年是全省 “廉洁诚信医院”创建活动年,我市将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中全面建立“阳光用药”制度,加强对医生处方权的监督,严格管理医院信息系统,有力遏制医生开方收回扣的违法行为。

      点评:曾几何时,医生开“大处方”拿回扣一度是大小医院公开的秘密,也是“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等公认的罪魁祸首。而针对部分已实行“阳光用药”制度的医院,也有消息透露, “阳光用药”只能解决“大处方、滥开药、开贵药”现象,对于一个病的诊治还有很多其它不诚信的可能会发生。当然笔者只希望,在我市不会有这种“可能”的发生。

      本报5 月9 日报道:什么是地贫?应该如何防治?……昨日上午,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了 “世界地贫日系列活动——义诊咨询”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咨询,其中有不少年轻夫妻专门过来咨询了解地贫知识。

      点评:有数据显示,广东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平均每9 人中就有1 人为地贫基因携带者,而我市更是地中海贫血症的多发区,高于全省的平均值。地贫本可以预防,但为何仍出现这种状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群众预防意识不高、医生没有尽到告知的义务;另一方面是政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落实不到位。

      栏目主持:吴志坚






上一篇:严禁外迁就能保住古建筑吗?
下一篇:市区将整治物业服务收费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