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严禁外迁就能保住古建筑吗?

     香港影星成龙打算把自己购买的 10 栋安徽古建筑中的4 栋捐献给新加坡一所高校,这事最近闹得沸沸扬扬。日前安徽省住建厅出台规定,“鼓励个人向政府或村集体捐赠,或由政府作价收购,严禁将徽派古建筑迁往省外。”但“严禁外迁”就能保住古建筑吗?各界对此看法不一。

正方:

“亡羊补牢”并不晚

      安徽出台这一规定,很显然是这项工作的一个进步、一种积累、一次完善。哪怕只是一次地方政府的“警醒”,舆论上也应该给一点掌声,而不是“里外更不是人”的加以横眉。以前,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当批;如今,实时而改,最少是抱着“不能再抱憾过去”的心态来务实的。懂得亡羊补牢,总比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要好得多,在古建筑保护工作上,安徽确实进了一步。

      对这个规定的质疑,源于香港影星成龙的古建外捐。一方面是成龙的个人捐赠悬疑,一方面是安徽的 “临渴掘井”。但是如果能看到进步的中国,能看到进步的地方政府,又何必把“多情”的目光都投向国外?我看不妨给安徽地方工作中的态度转变来一点掌声。

      周靖国

      ——摘自“荆楚网”

反方:

      无须以“严禁”吓唬

      安徽省住建厅的这一规定,笔者以为,有点气急败坏的萌劲儿。一者,如果建筑本身不属于文物,而是不折不扣的私产,既影响不了全貌,也改变不了格局,那么,在物权法已成共识的当下,基于所有权之上的处置自由无可剥夺。二者,对于“确需移动的古建筑”,鼓励个人向政府或村集体捐赠,显然有点不甚靠谱——如果捐赠真是后果无虞,成龙何苦让徽派建筑“留洋出国”?地方政府或村集体,有能力、有精力稳妥保管好古建筑吗?三者, “由政府作价收购”,多少有点很傻很天真的味道,譬如成龙手里的宅子,据说已经过亿,本来地方保护就掣肘于财政因素,现在还有精力按市场价“回购”天价古建筑?如果只是“意思意思”而已,投资者或持有人的保有成本和风险成本谁来埋单?至于“严禁将徽派古建筑迁往省外”的想象,多少有点地方保护的意味——已经流出的,基本再难追回;有本事留下来的,也无须以“严禁”吓唬。

      邓海建

      ——摘自“新华网”

      栏目主持:蒋安春






上一篇:解决恶意欠薪更需要多方合力
下一篇:一周新闻点评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