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PM2.5,我们能做些啥
有监测数据表明,我市空气质量依然保持广东一流水平,但受多种因素影响,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亦称可入肺颗粒物)有所超标,问题不容小视。(详见10 月 30 日A2 版报道)
PM2.5 可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是大气中威胁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现在人们几乎“谈PM2.5 色变”,殊不知我们既是PM2.5 的受害者,也是 PM2.5 的制造者。当我们在驾驶小车、烹饪佳肴时,可能都在制造着PM2.5。有研究表明,汽车尾气、餐饮油烟废气、工地扬尘、工业废气是形成PM2.5 的主要污染源。
笔者认为,要有效防治PM2.5 必须打“组合拳”,至少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大老旧汽车和 “黄标车”淘汰力度,在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上发力。据测算,一辆黄标车的排污量相当于一辆绿标车的5-20 倍。因此加速淘汰黄标车应成为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举措。二是要从油烟处理设备安装和日常油烟监管入手,在治理餐饮油烟上发力。这就需要通过宣传,让公众改变烹饪习惯和饮食习惯,尽量少煎、炒或油炸食物。三是抓好建筑施工、散流物体储运等环节的扬尘污染控制,在防治扬尘污染上发力。四是通过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防治工业废气污染上发力。
上一篇:网购食品出问题网站先赔合理吗?
下一篇:正确看待同学会的“变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