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影丽 用笔触捕捉温情
刘影丽简介:
2010 年进入河源乡情报社,现为采编部记者,并负责两个版面的编辑工作,写作的稿件曾获河源新闻奖。
接受采访的时候,刘影丽有些紧张,她努力地在脑中搜索词汇,希望能贴切地表达出此刻的感受,“真实”,这个多次出现在刘影丽口中的词语,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而记录下那些“真实的温情”,则是她对所投身的职业最挚诚的期许。
2010 年10 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影丽进入到河源乡情报社,开始了她记者的旅程。起初,她对这个职业抱着诸多英雄主义的幻想,仗剑清秽浊,挥笔写正义,笼着一层神圣的光环,然而真正跻身于其间,她开始明白这份工作的不易。2011 年初,她要前往和平县某山村小学采访一侨捐项目,因为以前从未单独接受过类似的任务,她对一些流程还不是很熟悉,也没有先去和侨联接洽,单枪匹马就出发了。下了班车,才发现自己根本就辨不清方向,只能一路问过去,又没有车,走在冬天凛冽的寒风中,她第一次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不易。“ 后来,遇见一位好心的村民,看我实在可怜,就用摩托车把我捎过去。”终于,她到了目的地,看到孩子们在阳光下欢笑,一下子心中就被暖得熨帖—— 十几年来,这所学校都是由一位香港爱心人士资助的,他的善行为村里的孩子点亮了希望的灯火。她觉得我们有必要让那些施恩于幕后的华侨们走到台前,接受我们最诚挚的敬意和感激,后来,她和同事做了一系列侨捐的采访,并在日常的工作中,用更认真的侨情、乡讯的采写作为回馈,让侨胞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
除了侨捐侨情等,刘影丽还负责“乡间”、“乡韵”两个版的编辑,这也是河源乡情报的又一特色,在这上面,刘影丽也是潜心挖掘,致力于用笔留住那些乡村乡野间,正在消失的或是即将远去的传统,《客家人的木谷仓》、《接生婆》等,都是她采写的作品。“我总拒绝不了被那些美好的事物打动,这让我有一种言说的冲动,希望它们可以在文字里一直鲜活下去。”刘影丽说。
本报记者 岳超群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