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争当为人民幸福而发展排头兵
干净整洁的自行车道。
阅读提示:
2012 年,源城牢固树立“服务城市、发展源城”的发展理念,围绕实现“首善之区、幸福源城”的目标,积极实施“工业富区、商旅强区、科教兴区”三大战略,强力推进“以生态引领源城、以竞赛发展源城、以民生造福源城、以文明提升源城、以创新给力源城、以善治建设源城”六大举措,致力打造河源“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旅游中心、服务中心、宜居中心、创业中心”六大中心,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12 年,源城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税收总收入增长21.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旅游总收入增长1.9倍。
作为全市唯一市辖区,源城正沐浴着发展的春风,迎着构建和谐幸福社会的目标阔步向前。
亮点一
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去年源城在区产业转移园调整盘活50 万平方米工业用地,搭建了招商引资“赛马场”,鼓励镇街和区直部门开展招商引资竞赛,取得明显成效。在“双十”庆典活动中,工业项目30 个共吸引60.7 亿元投资。同时,不断完善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以及生活配套设施,建成了龙岭综合市场和便民商业街,完成了航嘉二期、野村电器二期、精电二期增资扩产等一批项目建设。预计今年,全区工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3 亿元,增长2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9.6%。
亮点二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全面规划和大力开展新一轮旧城改造建设,完成了御龙湾一期及江泮花城项目建设,总长2.5 公里的鳄湖公园环湖绿道建设如期竣工,明源新天地花园、中堤路改造工程等旧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大力开展“名镇名村示范村”创建活动,抓好了农村砖瓦危旧房改造和村道硬底化建设,完成了埔前特色街改造工程一期建设,全面开展“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村容村貌持续改观。
亮点三
民生福祉切实增进
大力推进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源西、新江、东埔、高埔岗、源南等5 个镇街已成功创建省教育强镇,有望提前一年实现“教育强区”目标;同时,大力抓好医疗卫生工作,实行基层医疗机构医改,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 99.7%。此外,大力推进劳动就业工作,新增就业6116 人,再就业 2256 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829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5%以内。预计2012 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10 元,增长10%;农村人均纯收入10808 元,增长12%。
亮点四
和谐水平快步提升
成立了全市首个社区出租屋业主协会,创建了“一评二建三化四融合”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新模式,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成为全市唯一一个省级社会创新试点项目,被评为“广东省社会创新实验基地”。同时,开展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抓好了上城街道及其6 个社区居委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在全市首创开展幸福社区创建活动并入选市级社会创新观察项目,社区综合管理和协调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亮点五
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区委被评为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市、区)党委,埔前镇坪围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创先争优“南粤先锋”先进基层党组织。大力开展“以区域化大党建工作为抓手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书记项目”,该项目被省委组织部列入省级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库。坚持科学选人用人,顺利完成了全区换届工作,全区各级各单位领导班子结构得到优化,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了2.8 岁,大专学历占34.5%,本科学历占 60.7%,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得到明显提高。
本报记者 刘曦 特约记者 黄赟 王邦桃
上一篇:源城搭建“赛马场”推动经济发展
下一篇:源城区振兴教育造福百姓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