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摘要] 在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是维持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有不少的师生关系还是传统的服从与命令的关系,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新课程的视角探讨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指出教师应该从更新理念、真情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等方面出发,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 关键词] 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学生
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对师生双方良好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忌。革新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必须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成功的教学必须从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入手,进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以下特点:
(一)以生为本,尊重差异
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应是以生为本,重视学生行为的主观意义,特别强调学生个体行为的主观层面。以生为本,就是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要求教学过程应当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生为本,就是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此,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真正达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的理想境界。
(二)教学民主,平等对话
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成了“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摒弃“一言堂”或 “满堂灌”的做法,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广的空间留给学生。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立足发展,和谐共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不再感觉学习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只要运用一些可行的学法,学生就会发现,原来学习如此的快乐:师生共同与文本对话,在一次次心灵的对话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灵魂,让无声的价值观、人生观深深烙进师生的心田。
二、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以正确的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必须摒弃枯燥的灌输式教学观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师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实践进行“再创造”,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最后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真心真情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老师说出真情实感,才会把老师当成朋友。
(三)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与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热爱、信任、关怀学生;学生要热爱、信任、尊重教师,达到情感融洽、心心相印的效果,建立起共同的思想情感基础,达到“亲其师则信其道”的效果。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会感到师生平等。其次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必将得到学生的尊重,这使师生的心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策略。在课堂中,教师们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认真挖掘教材的内涵,分析教材结构,找准教学切入点,从生活中吸取有益的营养,让教学与生活联系、顺势而导,让师生在课堂、生活中交流教学与学习的成果。
(五)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为此,需要教师全身心的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总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现代的教学中,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整个民族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激发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